新移民媽媽:需要開導的是台灣夫家
翁健偉
2016-04-27 14:56

截至2015年4月的統計,台灣已經有49萬9千多名的外籍配偶。無論他們來自中國、港澳、越南、印尼、泰國,都選擇在台灣養兒育女,但是很少人卻會真正關心到他們的需求。母親節即將來臨,這些「新移民媽媽」對於台灣社會有什麼想法?我們該如何對待這些「新移民媽媽」,讓他們可以融入台灣社會?

嫁到一個家庭,無論在哪都需要適應

隨著小英總統就任在即,提出了「新南向政策」,期待與東協國家展開更深化的關係。在「新南向政策」實現前,台灣已經有不少來自東協國家的「新移民媽媽」,但是她們在台灣生活的酸甜苦辣,往往在這個社會被視而不見。透過台北市新移民婦女中心的協助下,訪問了來自越南的阮姓通譯,透過她的觀察與經驗分享,讓台灣社會從中學習與成長。

阮姓通譯在2001年嫁到台灣,在此之前,對於台灣印象是「完全都不瞭解」。既然「完全都不瞭解」,又怎麼敢來台灣?「因為我有其他朋友來過台灣,她們說台灣就像是越南的某個城市,比較文明一點點。」等來到台灣之後,她笑說朋友說的對,所謂的「比較文明一點點」,在她眼中只是「從鄉下到城市」那樣的差別。無論是誰,來到一個新環境都需要適應與學習。她覺得這是在台灣生活最辛苦的一段日子,但與其說是適應台灣社會,還不如說是適應台灣的夫家,「可能是不同國家的背景,會有不同想法,從文化、語言等,都需要重新學習。」身為一個新嫁娘,嫁到夫家都需要適應,「就算倆人都是同一個國家,也是需要適應的。」問她有碰過什麼刻板印象的遭遇嗎?她笑笑說,也許是文化差異,「這樣講會比較好聽一點。」但仔細一想,她又笑說其實自己沒有想那麼多,所以就算碰過,也沒有放在心上。

 

老一輩的觀念,覺得媳婦什麼都不懂

以一個過來人的身分,請教她該如何協助「新移民媽媽」融入台灣社會的生活,她卻相當有遠見地說,光是幫助她們並沒有效果,「應該說,需要開導的是夫家。」她記得某個同鄉的夫家,聽到自己的媳婦想利用晚上的時間,去當地小學上華語班,提出了反對意見,「他們就會說『妳不用上學啦』『妳出門只是會變壞』,類似這樣想法的人很多。」因此與其台灣社會要學習如何協助「新移民媽媽」,還不如說真正該學習的,是這些夫家該學會如何應對媳婦,他們才是需要接受新觀念的人。

她以「要不要教導小孩學習母語(越南語)」為例,很多大家庭的公公、婆婆會反對,「老人家覺得為什麼要去學越南語?以後又不會去越南生活?」長輩覺得凡是小朋友的教育,都讓老公作主就好了,媳婦什麼都不懂,「他們的想法都是對的,我們(媳婦)什麼都不瞭解。」至於她自己,只要有公婆在身邊,也不好意思教導小孩說母語,「一般沒有跟公婆住在一起的話,就可以教母語。」對照「新南向政策」,台灣社會卻連越南語的學習、教育都興趣缺缺,被根深蒂固的觀念卡住,放棄了現成的優勢。

母親節將至,問到她打算怎麼過母親節,她笑說也許跟先生一起請婆婆上館子慶祝,至於她自己呢?「小孩還很小,做個卡片、送個康乃馨就夠了。」對她來說,這是一個平凡的日子,就算在越南也是這樣過。提到自己的媽媽,她說會打個電話回去問候,「畢竟還有小孩要照顧,不能跑太遠。也許要等寒暑假,有比較多的時間,才可以回去看媽媽。」

註:應當事人要求,受訪者使用化名。

延伸閱讀:求救!我跟我媽一開口就衝突,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