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2)日教育部召開記者會,宣佈將試辦「城鄉共學夥伴學校」計畫,來自全國都會和偏鄉地區共20所小學將在未來成為學習夥伴,攜手共同學習。
教育部首波配對的學校,除了一成一鄉以外,還刻意把名字相同的學校配成一對,除了比較親切,也讓他們能夠互相分享彼此的辦學特色。例如桃園石門國小倚靠石門水庫,以水資源、校園老樹回顧整治為地方特色;新北石門國小則是擁有北海岸特殊海洋與地質景觀。2校的交流被視為「山與海的對話」。
根據《自由時報》報導,教育部次長兼國教署長林騰蛟表示,少子女化年代,偏鄉地區國民中小學帶來極大的挑戰,必須面對學校班級數少、學生人數少,從而衍生的缺乏同儕互動、學習動機薄弱等問題。
因此這次的城鄉共學計畫,希望藉由相互訪視與研習,學習不同的課程、教材與教學方式各種不同的面向,協助學生透過虛擬軟體定期交換學習心得,分享生活歷程,也透過實地互訪的環節,了解不同地區的特色與文化,加強學習刺激。
除此之外,所有參與試辦計畫的學校,都必須是「全員共學」,不僅是學生共同學習與互動,連夥伴學校的行政層級與教師團隊,也都需要一併納入城鄉共學機制中。同時採用「虛實互動」的創新模式,像是虛擬網路視訊互動、實體互訪交流及Homestay寄宿學伴家庭等等,進行真實的交流和體驗活動。
林騰蛟也特別指出,如何協助偏鄉學校發展、陪伴每一位學生成長,是國教署非常重視的課題。所以,規劃此一城鄉共學夥伴學校試辦計畫,就是希望透過這個計畫,能夠均衡城鄉差距與發展,讓每個孩子都能獲得相同照顧。
圖片來源:《屬於我的浪攝流》部落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