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女歧視現象,讓各國都關注!
小薔薇
2016-04-14 18:33

涉及剩女話題的短片《Marriage Market Takeover》不僅風靡了華人圈,更成功引發了包括各國關注。

 

全部人都會在問你:怎麼還沒結婚?他們覺得在華人的國家裡,你一定要結婚,那樣才是一個完整的女人。不結婚是不孝。

 

外國媒體說

 

BBC因為這則視頻的風靡專門發了評論文章。文中引用哥教授Leta Hong Fincher在《Leftover Women: The Resurgence of Gender Inequality in China》一書中的評論:剩女所引發的焦慮和壓迫在華人社會中普遍存在。作者認為華人社會的剩女問題,一定程度上來源於人口政策導致的性別失衡。

 

▼ 華盛頓郵報世界評論版《被瘋轉的視頻:未婚華人女性並非剩女》

 

 

紐西蘭兩大著名媒體也對該視頻的熱播進行了報導,文中記敘了視頻中女孩們面對的壓力和受到的責難。

 

▼ 紐西蘭當地媒體Stuff《華人單身女性反擊剩女標籤》

 

 

外國網友說:世界本就不欠她們什麼,她們也不欠這個世界什麼。

 

外國網友cents or sense說:與其找到不適合的,還不如單身,找到另一半其實也是認識自己的過程。

 

外國網友Talus McGregor說:單身(最合理)的理由是,我們還不想結婚,從來沒有人因為不想結婚而死掉啊,有那麼嚴重嗎 !

 

剩女不剩

 

當新近有媒體曝出27歲剩女被催婚而跳樓自殺這則亦真亦假的事件的時候,評論中表現出的除了驚訝,甚至還有很多理解。

 

其實,晚婚是全世界都存在的問題。

 

日本作為全世界晚婚化最嚴重的國家之一,在很早以前就以敗犬(一個更加具有貶低意味的詞彙)來形容在日本大都市,為事業苦苦打拼但沒有邁入婚姻殿堂的失敗女性。日本的父母也熱衷於參加各種聚會,為子女們尋找愛情。

 

▼ 2009年臺灣電視劇《敗犬女王》直接引用日語中的敗犬為單身多金的女主角貼上標籤

 

 

據統計,2009年約40%美國成年人單身,45歲以上女性中有近一半即2500萬人過著單身生活。

 

在法國,30歲以上女性中有30%未婚,其中有些選擇同居而不結婚。她們認為,只要工作順利、生活幸福,結婚證似乎不太重要。在法國,未婚同居也有相應的法律保護,未婚生子也同樣受到社會承認。

 

在澳大利亞,男性的平均結婚年齡為31.6歲,女性為29.3歲。如果有女性朋友25歲前就嫁人,大家會非常驚訝;反之如果40歲才嫁人甚至終身不嫁,都不太會引起朋友們的吃驚。

 

在西方社會看來,結婚、同居或單身,無非是個人對生活方式的選擇。未婚女性的社會壓力不重,個體更注重生活品質,有權選擇自己的發展道路。

 

▼ Emma Watson在聯合國做的關於性別平等的演講摘錄

 

 

而對於華人的父母來說,子女的婚姻、收入、職業這些個人標籤,不僅成為了鄰居私下的談論,也似乎成為了對子女的合理期望。當整個社會的關注點在房子、車子、金錢、婚姻上面,大眾對生活的品質和幸福程度的關注就更加少了。

 

當剩女被妖魔化,不論剩還是非剩的未婚女性都開始群體恐慌。

 

一個女孩子留下這樣的評論:今年23快24的我,也開始出現了這種無力感。家裡的人似乎不知道當我做著自己喜歡的工作時有多歡喜,似乎不知道我覺得愛在婚姻裡占的比重有多大,也似乎對我沒有足夠的自信。

 

當越來越多引領思潮的事件不斷湧現,當越來越多的人們表明自己的觀點,選擇去抗爭,而非妥協,我們就越有可能接近理想的狀態,不在意別人的眼光,過自己想要的生活。

 

作者:小薔薇 
本文由合作媒體-中國經理人分享授權刊出,原文來自於微信公眾號:發現紐西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