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大學工讀生及兼任助理的納保問題,大學端釋出許多訊息,並且有不少大學開始刪減相關人力。學生這一方面也開始進行一連串的抗議。
不過到底為什麼,大聲說話的,都是國立大學呢?
其實可以從經費來源來看,國立大學基本上從八十八年度開始,就針對補助款的部分進行調整,逐年逐校調整補助款的比例。近年來國立大學的補助款,大多都降低到學校整體預算的50%以下,各大學自籌款比例與數字皆逐年攀高。
雖然在今年1月,鬆綁了學雜費可納入自籌款的範疇中,運用的方向更多元化,不過還是必須要用於教學上,而不能進行投資等營利行為。學雜費約占學校總經費的2到3成左右。
但是學雜費的鬆綁,只是能讓學校在經費的運用上更加簡單,實際層面的問題並沒有解決。國立大學還是需要自己去籌錢,再加上台電取消電費優惠(原本為97折)之後,大學端的支出又相對的增多,因此各校就會開始有許多「省電妙招」出來。
不過國立大學基本上都秉持著自己是非營利單位,因此對於自籌款這件事,就成為關鍵問題的所在。在這次的納保事件中,也有校長的發言也提到了學校經費不足的問題。
不過私立大學的補助款是遠少於國立大學的,因此自籌款的比例肯定更高ㄓ。但是各大學都呈現出沒錢的狀況,只能以調漲學雜費的方式,來解決財政問題。
最後,羊毛出在羊身上。學生最肥。
為了要節省經費,進行人員裁撤或是縮短時數等狀況,就會成為納保事件的因應方式之一了,如果有注意到基本時薪的問題,每當政府調漲基本時薪時,就會發現學校工讀生會少幾個或是縮短時數。
但是大學是否真的窮到沒辦法將現有的工讀生及兼任助理納保,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因為在顧及到財政問題時,其實也應該要幫這些人想想,他們也是需要一定的保障。
圖片來源:台灣高等教育產業工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