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期44天的第21屆宜蘭國際童玩節昨晚劃下句點,辦了21年的童玩節對許多年輕人來說是共同的兒時回憶,小時候趁著暑假,爸媽都會帶著小孩一起來宜蘭玩水消暑,不過全盛時期只有在2002年,入園總人數達到90多萬人,2005年因為連續颱風侵台,入園人數銳減到50餘萬人,連年虧損一直到今年創下入園人數新低,只有36萬人。
宜蘭國際童玩節的由來是1996年游錫堃縣長推動文化立縣及紀念宜蘭開墾兩百多年的歷史,透過大型活動,促進宜蘭區域振興,活動主要以演出、展覽、遊戲、交流四大軸線,藉此突顯宜蘭的在地文化。
打響名號
童玩節可說是台灣元老級的地方節慶,也是台灣第一個得以自給自足的公辦收費活動,甚至曾經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認證,童玩節的確為宜蘭打響名聲,不只透過演出及展覽凸顯在地文化,還邀請外國團體來台演出,互相交流,像今年的閉幕典禮就安排韓國、亞塞拜然、俄羅斯、伊朗、愛沙尼亞及台灣等六國演出「藝遊台灣」。
塞車問題得不到解決
多年來宜蘭成為觀光客假日的首選之一,每逢假日、節日,對宜蘭人來說就是不敢出門的日子,所以在地人常常戲稱自己只有七分之五的時間能出門,不然就是得陷入塞車的循環中,在經濟上,童玩節的確帶動了當地攤商、附近店家、旅社的生意,但是長久以來的虧損是縣府不得不正視的問題。
宜蘭童玩節固然是許多人童年的回憶,但長年辦下來外界批評沒有新意,每年的活動內容差異性不大,沒有足夠吸引人的地方讓遊客們願意再去的意願減少,而交通也是其中一個大問題,雪隧開通後,假日來宜蘭觀光的人大幅增加,但每逢節日必塞的國道五號,壅塞問題無法被解決,遊客塞怕了對於假日要不要去玩也卻步了。
種下敗因
2006年宜蘭國際童玩藝術節,首度採取雙園區兩票制,就是在冬山河親水公園的既有場地之外,另外在蘇澳的武荖坑風景區,另新闢場地,原本認為這會帶動童玩節的整體營收及周邊效益,但發現並末能達到預期的目標,一方面票價提高,另一方面武荖坑並沒有充分發揮分散及吸引遊客的效用,反而造成極大的虧損。
二十幾年下來,沒有特別創新的不同也讓當地人不願意再多花錢買門票入園,童玩節基本的結構,大致是由民俗舞蹈表演、童玩遊戲、童玩展示組成,每一個區塊都需耗費龐大的經費,童玩節當初的成功也造成仿效效應,一旦可以被模仿、抄襲,很容易就會被市場所淘汰,無法吸引新遊客,也留不住舊遊客,營收打不平成本,就造成連年的虧損。
是否該繼續辦下去?
2005年國民黨呂國華當選宜蘭縣長,在2007年時以入園人數減少和該年童玩節虧損為由宣布停辦童玩節,造成罵聲四起,有人認為「童玩節」和「宜蘭」對國民來說幾乎是劃上等號,而且它也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體系下的世界民俗藝術節協會,唯一認可的亞洲藝術節活動,部分宜蘭人認為辦不好,應該做出檢討並解決問題,而不是直接停辦。
曾經有一群以在地的文化界為主軸,結合關切童玩節未來的各地支持者,組成「黃槿花聯盟」,在網路上發起連署,認為童玩節已是宜蘭的文化,這種屬於集體記憶的活動,說停就停,對許多人來說是抹煞了十幾年來各地民眾共同的記憶。
2010年,現任的宜蘭縣長林聰賢恢復辦理停辦兩年的童玩節,但復辦到現在,童玩節依舊連年虧損,而這個以民俗文化、推廣觀光為出發點的活動卻在沾上政治後,成為藍綠選舉時的攻防話題,看似非常諷刺,童玩節的問題卻的確需要有個結論,不管停辦與否,縣府都必須有完善的策略,停辦了就要有方針針對附近攤商及民宿做出幫助,如果要續辦,要怎麼減少甚至停止虧損呢?
(圖取自宜蘭國際童玩節臉書)
延伸閱讀:新手機不再是首選,續航力及環保才是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