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2日,恐怖組織「基地」頭目賓拉登在巴基斯坦遭美軍擊斃,當時美國總統歐巴馬罕見地立刻高調發布消息,被視為他首任重大「反恐」戰果。而時至今日,賓拉登斃命5週年,這個「世界上頭號被通緝的恐怖分子」的逝世,究竟還帶給了我們什麼?
1. 擊斃賓拉登成為歐巴馬「反恐」行動最具標竿性的建樹
2001年9月11日,美國人終身難忘的日子,美國政府在追查幕後策劃人後,查出是由蓋達恐怖組織 (Al Qaeda) 首領「賓拉登」所為。可這賓拉登行蹤飄渺,縱然美國將他列為十大通緝要犯,更加碼二千五百萬美元高額懸賞獎金,卻還是讓他躲了近乎十年。
美國東部時間2011年5月1日,巴基斯坦當地時間2011年5月2日,賓拉登在巴基斯坦首都伊斯蘭瑪巴德北方約50公里處的一處住所,死於和美國特種部隊槍戰,屍體目前由美國部隊保管。美國總統歐巴馬在白宮即時電視轉播中表示,「正義得以伸張。」更強調,這並非美國對回教世界宣戰,而是所有愛好和平和人類尊嚴的人士所樂見的。歐巴馬讚揚這是美國和巴基斯坦情報組織合作的成果,這次行動也被視為是反恐來最大成就。在當時,世貿大樓遺址現場甚至還有民眾,高喊歐巴馬再連任四年的口號。
2. 賓拉登死前心境揭密:愛看書,愛小孩,愛妻子的恐怖份子
從賓拉登死後所公布的百餘筆從他最後住處起出的書信與檔案,我們可看見他對遭監控的焦慮、對現況的無力,當然也可看見他對美國人的仇視,然而出乎意料的,我們也可從解密文件包含的數封家書中,一睹他的溫柔慈愛。
其中,賓拉登寫給妻子的真情告白中提到,若自己被殺不反對她改嫁,但懇請她要好好養育孩子。甚至還曾寄情書給他的妻子說,每一次我想到妳,我的眼眶濕了,因為我不在妳身邊。寫給女兒的信中他說:「如果我惹你生氣,請原諒我,恐怕我太常惹你生氣了。」美國國家安全分析師Peter Bergen曾說,「他是一位慈愛的父親,溺愛妻子的丈夫,同時也是一位殺人犯。」
以下為解密文件摘要:
1.有意進入「基地」組織者須填寫的問卷
2.希望讓最疼愛的兒子韓薩成為接班人
3.擁有英文書籍,包括歷史、宗教、國際事務、美國反恐等領域
4.准許妻子在他死後改嫁
5.喜歡閱讀陰謀論書籍
6.對法國議題有興趣
7.主要目標:攻擊美國/美國人
8.憂心遭監控(也憂心妻子遭監控)
9.稱美總統布希為「騙子、屠夫、殺手、現代法老王」,預測反恐戰爭將成美國經濟災難
10.他大宅內的A片內容仍為機密
3. 各式「賓拉登沒死!」的傳言滿天飛,歐巴馬被指稱演很大
自美國狙殺蓋達頭子賓拉登以來,對於當初線報從何而來,至今仍眾說紛紜。甚至曾有記者指稱,美方要數百、甚至數千人合力隱瞞真實狙殺過程,搞不好連總統歐巴馬也涉入其中。對於美國記者赫希(Seymour Hersh)指控白宮和中情局(CIA)在獵殺賓拉登任務上撒謊,白宮隨即與記者展開論戰,回應:這個指控本身才是「公然說謊」。
然而由於美國遲遲未開立賓拉登死亡證明,且賓拉登是由誰擊斃的始終未獲政證實,賓拉登死亡與否還是常常為人所議。
4. 突襲的過程被好萊塢拍成了電影,但美國「英雄式」的勝利並沒有遏止恐怖主義的盛行.充滿暴力的聖戰仍然是個全球現象 。在過去12個月中,全球各大洲都有聖戰者發動的攻擊。
5. 分水嶺:打擊分散的恐怖份子更難了
根據BBC中文網報導,美國前總統布希的前高級反恐顧問理查德•克拉克認為,賓拉登之死位美國取的了宣傳效果,是個標誌性事件,因為賓拉登還活著會讓美國顯得無能為力。而賓拉登之死的長期效果卻也有兩面,一方面,基地組織的中樞部分沒有得到恢復,而基地組織作為一個多國組織實際上已經不復存在。
然而失去了賓拉登這樣明顯的領導人和目標,現在美國面臨的問題是,尋找分散的打擊目標更難了。基地組織現任領導人Abu Bakr al-Baghdadi很少露面,而且「伊斯蘭國」也一直謀求置他於死地。即便最近美國總統候選人也祭出強硬的「反恐」評論,誓言摧毀「伊斯蘭國」,打擊激進組織IS,不排除任何方法當中還包括動用核武。我們對於政見是否能真正執行不多做評論,然而確實,在全球努力掃蕩伊斯蘭極端主義之際,沒有一個像賓拉登這樣,對其追隨者如此具有魅力的人物,今後應該很難再出現類似5年前擊斃賓拉登那樣一個決定性的時刻。
圖片來源:Barack Obama FB
你可能也想讀:呂秋遠怎麼說?巴黎恐攻外另一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