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照護釀悲劇,該如何幫他們找尋出口?
何渝婷
2016-08-15 12:00

又發生長照悲劇!桃園一對結婚多年的恩愛夫妻,因為丈夫飽受失智、行動不便的折磨,生活無法自理,而妻子為了照顧丈夫幾乎足不出戶,所以丈夫曾多次向妻子表達求死意願,在父親節當天妻子為了成全丈夫,用菜刀砍死了他。

 

長期照顧失能者的親屬,不只身體上還是心理都會承受很大的壓力,也有許多被照護者長期無法忍受身體上的折磨,也不願拖累親人,成為他們的負擔,而選擇結束生命了結一切。

 

「長期照護」一直是台灣持續在解決的問題,以前照顧失能失智者、老人是家庭的問題,但現在是需要國家和社會的力量進來,一起幫助這些家庭,所以去年通過「長照服務法」,預計2017年5月上路,但不少人對於台灣的社會福利是否往前邁向一大步抱持懷疑的態度,台灣的失能者增加,但服務人力有限,醫療缺口也持續擴增。

 

所謂「長期照顧服務法」是針對身心失能持續或預期達六個月以上的對象進行服務,從居家式、社區式、機構住宿式等,依據不同狀況的需求進行照護。

 

從很久以前開始,每年都持續傳出不堪長期照護釀悲劇的案例,2010年一名66歲的男子因不堪負荷長期照護中風生病的85歲老母親,餵母親吃下農藥後,自己也服毒自殺;2011年一名45歲的男子不忍83歲罹患大腸癌的父親長期臥床,到醫院探病時企圖用針筒把甲苯注入父親體內,協助安樂死;2012年台中一名七旬老翁,不忍獨子照顧負擔過大,在浴缸溺斃中風不便的72歲妻子後,在浴室上吊自殺,夫妻雙亡;2013年一名61歲運將,不忍妻子癲癇纏身,勒死發病的妻子後,割腕自殺未遂。

 

這麼多親屬重病造成殺人的悲劇,這背後出了什麼問題?人口老年化越來越嚴重,等同於不能自理、需要人照護的人越來越多,但現代人幾乎是雙薪家庭、工作壓力大,在結束整天的工作後又有什麼心力能夠照護?就算請了人來幫忙,長期下來的費用是否能負擔得了?社會中有許多因為無法負擔長期照護的隱形弱勢高風險家庭一直找不到出口,照顧者長期精神壓力造成鬱鬱寡歡,可能有憂鬱的傾向,而被照顧者更可能因身體的不適及心裡的虧欠,日積月累負面的情緒造成厭世的結果。

 

台灣的照護服務員訓練時間為90個小時,只要培訓90個小時就可以拿到結業證書,這其中的問題就是因為培訓很短,專業度不高,造成待遇不好也不受尊重,畢竟身份和護理師不同,造成許多老人照護科系的年輕人不願意去做,台灣目前的照護服務員主要中年婦女居多,而照護人員短缺的問題在偏鄉更為嚴重,因為大部份照護服務員都待在都市,在鄉下也更缺乏資源和設備。

 

台灣的老年化非常嚴重,2021年台灣的老年人口(65歲以上)就佔台灣總人口百分之二十,但在本勞嚴重欠缺的情況下,只好大量聘請外勞,台灣許多的養護機構、護理之家因為經費不夠、規模較小,請不起專業的人,所以很多養護之家會聘請外勞,但就會有和老人家語言溝通上的問題,讓許多有心想在長照上盡一份心力的人也覺得無力。

 

借鏡別的國家,日本在長照上做得相對完善,在日本必須要通過國家資格考試,才能正式成為照顧服務員,不僅薪資較高在社會地位上也不會比護理師差,所以許多年輕人會願意去學習、嘗試這份工作;芬蘭的社會照護政策較注重一般社會住宅是否符合「在地老化」的功能,住宅內強調無障礙空間及安全性最高標準,讓高齡人口在具有部分自理能力時也能藉有行動輔具獨立生活;德國是推動「多代屋」,在同一間屋子裡住著不同年齡的人,讓年輕人和老齡人交流,透過相處來了解並取代這方面的教育。

 

其實現在已經有很多已開發國家都有少子化、老年化的問題,所以很多國家會用機器人來照護老人,在日本已經有一些機器人可以陪伴老人、與老人進行對話,而這個時代勢必會來臨,台灣是否能透過推動法律、教育及和民間團體的合作,讓長期照護得到改善,也讓照護者與被照護者都獲得尊重,是需要國民與政府共同努力才能達成的。

 

延伸閱讀:台灣優質軟實力,把戲劇推向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