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發表的Apple Watch鍵盤背後,是蘋果專注坑開發者20年的一場「陰謀」
光譜 / 何渝婷編譯
2021-09-16 17:20

蘋果日前召開了一年一度的秋季新品發表會,並在線上直播。會上發表了萬眾期待的iPhone 13系列產品、新款入門級iPad mini,以及最新款的第七代Apple Watch智慧型手錶。

其中Apple Watch Series 7超窄邊框成為了主要賣點,螢幕尺寸相比前一代Series 6擴大了20%,比很多用戶都仍在佩戴的Series 3有效螢幕面積更是大了不少。而大螢幕的好處,就是現在Apple Watch終於可以完整地顯示打字鍵盤了。同時,蘋果也終於正式推出了Apple Watch的系統級軟體鍵盤。

這對於Apple Watch用戶來說是個天大的好消息,然而對於一個人來說,卻是天打雷劈。

這個人就是Kosta Eleftheriou,他是iOS/watchOS輸入法 FlickType的開發者。在過去的幾個月裡,他已經因為產品更新被蘋果無緣無故封殺而苦不堪言。而這次,蘋果這次在第七代Apple Watch上推出的官方版qwerty輸入法,和他的FlickType輸入法如出一轍。

就這樣,他和自己開發的FlickType輸入法,成為了蘋果「福爾摩斯詭計」的最新受害者。

開發者圈子裡流傳著一個玩笑:如果你的工具類產品沒有被蘋果「福爾摩斯」過,那你就不是一個優秀的開發者。作為資深工具類開發者,Eleftheriou對於蘋果的這種做法也早有耳聞。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蘋果的「福爾摩斯詭計」又是什麼東西?

FlickType事件的來龍去脈

FlickType 是一個蘋果操作系統平台上的輸入法產品,2018年4月首次上架App Store,最初是一個專門面向盲人以及各種身體障礙人士而開發的輸入法。

雖然最初版本只支持iPhone,不過開發者Eleftheriou一直想要把它做到Apple Watch上。這是因為在Apple Watch上,由於螢幕尺寸較小,蘋果一開始提供的原生輸入方式比較簡單,主要是語音聽寫和手寫字母這兩種方式。然而聽寫對於具有發音障礙的人來說無法使用,一個個手寫字母的方式也非常低效。

FlickType推出的同年,蘋果在秋季發表會上推出了更大螢幕的手錶。Eleftheriou感覺時機合適了,於是在FlickType程式碼裡增加了對手錶操作系統的支持,蘋果應用程式商城也審核通過了新版本。

這個輸入法產品頗受用戶歡迎,特別是視障人士對它的好評不斷。根據FlickType數據統計,盲人用戶每個月用它輸入的單詞量達到上百萬,而且輸入速度並不比正常人士慢。所以Eleftheriou也在持續更新這個產品。那段時間,FlickType也有一兩次曾經被App Store審核團隊質疑其功能和技術問題,但最終都成功通過申訴解決。

但是也有現實因素阻礙了FlickType的產品體驗,主要在於蘋果對watchOS上輸入法類產品的API限制,鍵盤無法出現在其它手錶應用裡。也就是說,用戶必須先在手錶上跳轉到FlickType,完成輸入,才能發送內容。

Eleftheriou就此認為,如果想要實現他的終極目標,讓FlickType成為watchOS上最好的輸入法產品,最好的方式就是讓蘋果收購他的公司,讓FlickType被深度整合,成為Apple Watch系統級功能。

2019年初,他找到了在蘋果負責Apple Watch輸入法功能的 Randy Marsden。後者也是輸入法創業者,開發的滑動輸入法 Swype和Dryft也很受移動設備用戶的歡迎,而且也被蘋果收購了。二人一拍即合,Marsden告訴Eleftheriou,他已經把FlickType拿給團隊看了,團隊很有興趣,收購是完全有可能的,只是希望價格不會太貴。

然而從那之後,Eleftheriou和蘋果之間關於合作的連結,再也沒有下文。他繼續改善FlickType產品,也向蘋果提交了後續更新版本文件,然而卻被蘋果拒絕發表。

Eleftheriou從蘋果那裡收到的郵件顯示,App Store審核團隊認為FlickType提交的更新文件不符合標準,所以拒絕發表。在其中一封郵件中,審核團隊宣稱「該應用屬於Apple Watch的鍵盤,出於此原因,我們將其從App Store中下架。」也即下架的原因,是蘋果不允許Apple Watch鍵盤產品的存在。

這就很奇葩了。FlickType加入Apple Watch支持的時候,都已經通過了應用程式商城審核,並且正式上架了。而在後續的這段時間裡,應用程式商城的政策並沒有任何變化,從來沒有說過Apple Watch上不允許輸入法產品。

更何況,在FlickType被封殺的這段時間裡,蘋果卻批准了Shift Keyboard和Type上架,它們和FlickType非常相似,都是Apple Watch鍵盤產品,卻沒有遭到蘋果的任何阻礙。

Eleftheriou認為,自己應該是被蘋果針對了。至於究竟為什麼,他心裡有大概的想法,但沒有證據可以做出公開指控。

(與此同時,他嘗試了一些折中方案,比如把輸入法技術開發成 SDK,可以讓其它Apple Watch應用整合進去。這些整合了FlickType SDK的應用,都成功上架了App Store。)

去年1月,蘋果突然又毫無解釋地批准了FlickType重新上架。產品立刻獲得了大量購買下載,一度衝上App Store付費應用榜首,並且持續了三天時間。Eleftheriou後來透露,在2020年1月新版發表的那段時間裡,產品的收入高達13萬美元。在業界,FlickType也再次確立了Apple Watch最佳全鍵盤輸入法,以及最適合視障人士使用輸入法產品的地位。

然而好景不長,到了今年8月,FlickType再次遭遇App Store的封殺,審核團隊連續多次拒絕其發版,而且在郵件裡也解釋得不明不白的。

Eleftheriou不得不再次和審核團隊鬥智鬥勇,在一週裡郵件溝通了至少來回9次。然而這次似乎蘋果完全沒有想要解決問題的意思,甚至到後來都不再回郵件了。

「(蘋果)就是在無視我們的請求,儘管他們之前的郵件裡說有任何問題都可以隨時聯繫他們。」Eleftheriou寫道。

最終,由於無法發版,Eleftheriou不得不宣布FlickType項目中止,不再繼續開發。但是他並沒有完全放棄,在宣布停止開發的同一天,FlickType起訴了蘋果。

然後到了昨天,發生的事情我們都看到了,Apple Watch加入了原生的系統級輸入鍵盤,和FlickType輸入法幾乎如出一轍。

更尷尬的是,不知道是純粹的巧合,還是別的什麼原因,在這次蘋果發表會上,展示Apple Watch鍵盤的地方,輸入的內容正好是「copy that」。

這句在影片中的原意是「收到」,然而當我們已經瞭解到FlickType的故事之後,再看這個畫面,忍不住將其聯想成「抄襲它」的意思。

「福爾摩斯詭計」,和無數被它謀害的開發者

讀到這裡,可能有不少朋友會有質疑,QWERTY全鍵盤又不是你FlickType發明的,滑動輸入法也不是第一次出現了,蘋果想做不行嗎?如果這是抄襲的話,別人都別做鍵盤了唄?沒必要這麼上綱上線吧?

其實這個事件,和抄襲沒多大關係。畢竟今天的互聯網和科技產業,絕大多數產品長得差不多,在這種基礎功能方面也都沒什麼區別,除了那種用戶協議照抄競爭對手的,勉強可以拿來當作飯後談資笑料。

實際上,蘋果和FlickType之間不是抄襲者和被抄襲者的關係,而是大公司對小公司之間不正當競爭的加害者和受害者關係。

具體來說,我們討論是大科技公司常用的一種反競爭手段,將第三方開發者的創作成果「拿來就用」,將其做成系統級功能,從而讓第三方開發者的成果沒有繼續存在的價值,對其死活也不管不顧。

近年來隨著科技產業競爭加劇,也有越來越多操作系統級公司和平台型公司(如Facebook等)開始使用類似的方法打壓小公司。

它在業界有一個專有名詞:Sherlocking. 我們在這裡暫時將其翻譯為:福爾摩斯詭計。這個命名來自於蘋果在2001年發表的一個同名功能。

當年,蘋果在WWDC開發者大會上,宣布了最新的Mac OS X操作系統,其中包括了一個原生的搜尋軟體Sherlock 2(也即今天macOS上Spotlight功能的雛形),具有一些基礎的聯網搜尋功能,但不是很好用。

因為互聯網泡沫破裂,被公司解僱在家賦閒的開發者Dan Wood看到了Sherlock 2這個功能,覺得很有意思,但又不夠過癮。於是他自己開發了一個軟體Watson,功能更加強大,可以連接雅虎、亞馬遜、eBay、Google等許多主流網站,具有聯絡人目錄查詢、天氣查詢、影視資訊搜尋等更豐富的搜尋和索引功能。

Watson的名字,則是來自神探福爾摩斯的助手華生。據Wood 自己透露,他最初的想法是讓Watson成為Sherlock軟體的「助理」,讓Mac OS X的系統搜尋體驗變得更好。

然而Watson的實際使用效果遠超開發者本人的想像,功能完善程度和產品的使用體驗,全面碾壓Sherlock 2,一經發表便頗受用戶歡迎,也幫Wood賺到了足夠的錢。Wood決定自己開公司(名叫Karelia Software),全職開發Watson。

Watson有多厲害呢?發表後沒多久,蘋果的高管Phil Schiller就約他見面了。

在這次會上,Schiller對Wood放出了一個關鍵消息:「我們蘋果在開發第三代Sherlock。」而且Schiller也給Wood看了預覽,Sherlock 3和Watson從外觀到功能,再到到第三方服務的連通性,基本完全一樣。

Wood說,當時那次會議之後,他整個人震驚到連沮喪都沒有了 (too stunned to be upset.)

這次會面,不用多說,自然是蘋果想要對Karelia拋出收購的橄欖枝,但是雙方沒談攏。至於是不是價格原因,Wood自己也沒說。會後,他直接給蘋果開發者關係部門發了郵件,表示對這種直接剽竊中小開發者,讓人無路可走的做法的不齒。

結果,郵件剛發出去過了一個小時,賈伯斯直接給他打來了電話。

賈伯斯說:「我是這麼想的,你知道鐵軌上工人用的那種小破車嗎?Karelia公司就是那玩意。我們蘋果是蒸汽機車,整條鐵路都是屬於我們的。」("Heres how I see it, you know those handcars, the little machines that people stand on and pump to move along on the train tracks? Thats Karelia. Apple is the steam train that owns the tracks.")

後來發生的事情,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跌宕起伏:Sherlock 3發表了,但是使用體驗仍然不怎麼樣;Watson繼續受到用戶歡迎,在2003年賣給了Sun Microsystems公司(後來被Adobe 收購),但隨後被公司雪藏;Wood從Sun離職,重新回歸創業。

但不管怎樣,這還是蘋果公司有據可考的「Sherlocking」首次類似操作,因而這種做法就被成為「Sherlocking」。

這不是Karelia公司唯一一次被蘋果用這種做法欺負!

Wood回歸創業之後的第一個產品名叫Sandvox,是一個低程式碼快速搭建網站的工具,2005年發表了測試版。結果在2006年1月,蘋果在MacWorld大會上發表了iLife軟體家族,其中包括一個和Sandvox功能相同的網頁開發工具iWeb。

Wood對此的反應,是給公司換了一個新的logo:

蘋果公司歷史上其它知名的「福爾摩斯詭計」,還包括:

  • Kongfabulator,也即後來的Yahoo Widgets,是一個桌面小工具集合,被macOS上的系統級功能Dashboard替代。
  • iPodderX,podcast訂閱管理工具,被iTunes的podcast功能取代。
  • Growl,開源的軟體通知推送工具,被蘋果官方推送功能取代。
  • F.lux,根據系統時間調節螢幕顏色冷暖,從而幫助護眼的小工具,2017年被macOS Sierra的系統級功能Night Shift替代。
  • Dark Sky,非常優秀的iOS天氣應用程式,還好是在被蘋果收購、功能整合到原生天氣應用裡之後,才正式宣告將於2022年關閉。但是,Dark Sky開發的API被許多第三方公司和機構使用,這個API也將關閉,對於用戶來說不是好消息。
  • Mailinator,一家提供各種電子郵件相關功能的公司,其中一個功能是生成即用即拋電子郵件位址,適合在註冊第三方網站的時候使用,可以保護用戶隱私。蘋果在原生郵件應用裡加入了同樣的功能。
  • 女性經期追蹤類應用,包括Clue、Eve、Glow、Flo等,被蘋果在iOS 13當中推出的原生女性健康功能取代。
  • 把iPad變成Mac擴展螢幕的軟體,如Luna、Duet Display等,被蘋果推出的系統級功能Sidecar取代。
  • 藍牙追蹤器,如Tile等,被蘋果最近推出的AirTag取代。
  • 兩步驗證密鑰生成器,如Google Authenticator、1Password、Lastpass的對應功能等,將被iOS 15的原生功能Keychain取代。

這只是一個很短的列表,被蘋果「福爾摩斯」過的第三方還有很多,其中也不乏其它大公司和實力競爭對手的產品和功能。

所以其實,每年觀看蘋果年度發表會和開發者大會,看到那些充滿創新型、革命性的新發表內容,粉絲們拍案叫絕的時候,其實大家忽視了兩件事:

1)這些產品、功能和設計,很多其實早就被其它開發者實現過了,只是它們沒有蘋果知名,沒有蘋果這麼大的平台和用戶量而已;

2)蘋果每次發表會上發表的許多「新東西」,其實背後是那些被蘋果抄「死」的中小開發者曾經的作品。

偌大的蘋果公司,為何跟一個輸入法過不去?

文章的最後,我們還是回到一開始說的FlickType事件,再補充一點背景資訊。

實際上,開發者Eleftheriou也是一個非常高調的蘋果批評者,經常公開指責蘋果對於詐欺類應用管理不力。而因為他本人又是一個成功的連續創業者,在業界有一定影響力,他的批評確實也讓蘋果面子上過不去。

然而,蘋果作為一家坐擁千億市值的大公司,開會必對開發者千恩萬謝,把為開發者創造價值掛在嘴邊,但對待FlickType和Eleftheriou的姿態真稱不上體面。

其實FlickType已經是這位開發者的第三個輸入法產品了。

2009年,他給有視覺障礙的父親開發了一款輸入法,名叫 BlindType。這個輸入法,當時蘋果就想買下來,結果最終賣給了谷歌。

然後,Eleftheriou決定「福爾摩斯」自己,又做了一個新的面向視障人士的輸入法Fleksy。這個產品拿過不少獎,包括蘋果應用程式商城2012年最佳應用程式、西南偏南大會2013加速器冠軍等,還是觸控螢幕輸入速度金氏世界紀錄的保持者。

(這種「福爾摩斯」自己的產品開發取向,在開發者圈子裡也有過不少討論,著名iOS開發者Marco Arment為此專門寫過文章。)

當然,蘋果肯定還是想收購Fleksy。結果,這次Eleftheriou又把它賣給了Pinterest......

FlickType是這位開發者在Pinterest工作了2年之後,又離職出來再創業做的產品了。和之前不同的是,從FlickType和蘋果的官司資料來看,這次Eleftheriou似乎是主動想要尋求蘋果的收購。

至於這次他為啥被蘋果百般刁難,難道中間還有一層因素,是蘋果想要報當年收購不成之仇?

從已經公開的資料來看,蘋果確實是有刻意刁難這位開發者的嫌疑的。

比如在FlickType的起訴書中就有提到,Eleftheriou幾次三番公開批評蘋果對於假冒偽劣應用程式和應用程式商城詐欺的打擊力度不夠,他自己的應用程式在App Store上遭到「競爭對手」刷星行為。

這位開發者指出,在他和蘋果洽談FlickType收購的過程中,蘋果似乎沒有想要打擊這些對FlickType造成負面影響行為的意思,甚至給他造成一種感覺,就是用這種方式來要挾和壓價,企圖逼迫被收購對象就範,盡早低價出手。

起訴書寫道:「山寨應用程式此起彼伏,使原告方應用的銷售額下降。更糟糕的是,這些騙子通過提交虛假評論來提升自己在蘋果系統中的地位,從而躍居App Store的榜首。儘管蘋果公司宣稱其政策禁止這種不公平競爭,卻幾乎沒有採取任何行動。」

目前此案的庭審還未正式開始,我們也無法確認Eleftheriou的表述真實性有幾分。

但如果情況屬實的話,以後開發者們可真的要重新思考自己和蘋果的關係了。

本文為品玩授權刊登,原文標題為「新發佈的Apple Watch鍵盤背後,是蘋果專注坑開發者20年的一場「陰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