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因台灣中部一帶多鹿,故將當地命名為「鹿仔港」,而後簡稱為鹿港。然而17世紀時鹿皮市場興起龐大商機,大家搶著來台大量獵捕梅花鹿,再收購鹿皮出口,導致台灣梅花鹿數量銳減,多鹿的鹿港情景也不復見。不過近期,鹿港鎮決定要重返以往光景,率先引進六隻小梅花鹿,讓鹿港成為真正的「鹿」港。
野生梅花鹿其實早在民國 58 年就已絕跡,現在民眾在台灣所看到的梅花鹿都是靠人工復育的方式所飼養的。根據《聯合新聞網》報導,鹿港鎮鎮長黃振彥表示,他去墾丁時,發現當地培養的純種梅花鹿都相當害羞,所以轉而向苗栗引起較親人的馴養梅花鹿,此月底小鹿就會在鹿港藝術村正式亮相,並在鹿港生態公園整理好後,將小鹿移往當地飼養。
打造「鹿」都帶人潮?
然而,打造「鹿」都的這項決定不免被拿來與日本奈良相比,前往奈良當地的觀光客的行程中總免不了有個心願,那就是跟當地的鹿互動,捕捉可愛畫面。據稱,奈良公園裡鹿的數量至少超越 1200 隻,走在路上放眼過去全都是鹿在向遊客討食,有的遊客被嚇的驚聲尖叫,有的則是拿起手機快速捕捉下有趣的畫面,畫面十分溫馨。
不過,以現階段鹿港僅有的六隻小鹿來說,要達到如同奈良 1200 隻鹿的龐大數量至少要花上幾十年的時間,是否能像奈良一樣對鹿有良好的管控,以及良好的規劃都是能否成功的關鍵。但對於要喜歡跟鹿互動的民眾來說,在台灣鹿港就能看到親人的小鹿,不妨也是個好選擇。
正反意見不一
不過也有網友表示,明明鹿港本身就是個非常具有傳統建築與人文素養的小鎮,無須再靠幾隻鹿來拉抬人氣,何必還要模仿日本奈良,到時還有可能會像台中的「妖怪夜市」一樣就逐漸落寞了。根據《遠見雜誌》報導,動保人士也跳出來痛批鹿港鎮的做法,認為此舉只是為了觀光而飼養,初衷並非是為了環境和那些瀕臨絕種的動物而做。
不過文史工作者也有不同的看法,認為早期鹿港就是因為有鹿而得名,在觀賞古蹟之餘,還能順道看可愛的小鹿,將能有效帶動觀光人潮。雖然六隻小鹿的數量遠不及日本奈良,但其活潑的生命也為古鎮注入一股新流,希望鹿港能在擁有歷史、文化、建築、藝術等文化背景的支持下,再有了真正的鹿後,成為名正言順的「鹿」港小鎮。
(圖片來源為Pixabay)
延伸閱讀:聞起來好好吃?野生動物誤食塑膠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