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慈庸狂新聞爆紅!她怎麼把臉書當作虛擬的選民服務處?
採訪:楊方儒 余宗翰 撰文:余宗翰
2017-01-15 12:30

擁有超過三十萬的粉絲,時代力量立委洪慈庸,最近剛剛跟民進黨總召柯建銘閒聊臉書的經營手段。

 

三十年從政資歷並擔任民進黨十七個會期的總召,連柯建銘都特地要自己跳下海經營臉書?我們驚訝地問。

 

「他真的很認真!」洪慈庸觀察說,現在所有政治人物都不能輕忽網路社群的力量。

 

1月14日,洪慈庸立委辦公室推出「狂新聞版慈庸」影音短片,20小時之內,就有超過8萬次觀賞,甚至連各大新聞台都來跟進報導!這可見洪慈庸與助理們,多麼了解年輕世代的社群口味。

 

 

歷經2013年洪仲丘事件後,洪慈庸在2015年4月決定「素人參選」,在驚濤駭浪中,於台中第三選區擊敗尋求「五連霸」的國民黨資深立委楊瓊瓔,成為時代力量「最溫柔」的一席。KNOWING暨數位時代攜手,面對面專訪洪慈庸與辦公室發言人于顥,一一回顧立委選戰的心路歷程,上任後的問政體驗,以及如何看待社群平台居間的關鍵影響力。

 

問:立委選戰經過一年了,從選前到選後,你的臉書粉絲專頁,是各級民意代表中經營得最好的之一,有什麼秘訣呢?

 

最主要的就是要把內容做好,好的圖片、好的文章是最基本的。我們對於貼文滿「挑剔」的,當然靠媒體讓消息持續曝光,累積到臉書人氣也是重要的因素。例如,吳念真導演在選前推薦我的影片,就有這樣的作用。

 

問:你個人投身政治之前有用臉書嗎?

 

有,但從政前才幾百個臉書朋友,而且一天才看兩三次臉書,也不太會在臉書上發表太多個人意見。

   

   

問:做為「素人」參選,臉書是很重要的發聲平台,一開始就很認真經營嗎?

 

競選前期很忙,也沒有請小編,都是我自己在發!因此,臉書初期只做一些訊息的露出,大概讓民眾知道我的看法與行程,或會介紹一些地方上的特殊事物。

 

到了2015年7月份,選舉團隊擴充人員後才慢慢在經營臉書。到了當年9月選戰中期,提出主要政見後,才開始有策略地發佈政見。比如青年、勞工等生硬的議題,但嚴肅的東西的按讚數會比較少。

 

所以有時也會發廢文或我的「萌照」,畢竟有些人不太關心政治。其實廢文或萌照反而迴響比較高,比如我與林昶佐委員在日本考察時發的「嘟嘴照」,分享與互動率就非常高。

 

當年11月時臉書粉絲破10萬,12月底開始狂飆,到2016年1月中旬投票時,飆破20萬。

 

 

問:你的政見有分為台中潭雅選區或全國層面兩個區塊嗎?你們有做一些比較嗎?

 

因為我是中央民意代表,所以盡量以全國層面的東西為主軸,比如勞工議題、世代正義等等,當然也會有地方上的議題,比如潭子與大雅的自行車道、台中的空氣汙染等等。

 

新生代的人會希望中央民意代表拉高議題層次,但我的選民會比較關心與自己切身相關的議題,那我就要跟他們多溝通。

 

問:潭子大雅是台中的「非都會區」,當地選民常使用臉書嗎?

 

其實使用的人不少,但因為我的臉書粉絲數量比較大,這導致我在地的選民與粉絲的比例,是較少的。

 

 

因此,臉書會不會接觸到選民我們也不確定,但我在全台灣的知名度,可以透過臉書炒熱議題,再把熱度帶回選區形成選票,這是我們的選戰策略。

 

問:所以透過臉書的廣告可以精準地接觸到在外地工作的年輕選民嗎?

 

潭子大雅有很多年輕人在外地工作或唸書,這些人的臉書使用度比較高,也比較關心選舉,但我們不清楚臉書能否精準地接觸到他們。

 

在選戰中,我們還是會努力地下廣告,除了台中區域,還包括台北、桃園、新竹等大都會區,盡量把廣告精確地傳給年輕族群。

 

 

問:臉書能不能精確地分析選民的結構?

 

這無法用臉書印證,但我會實地與民眾接觸,透過民眾的feedback來感受我的人氣。比如來找我拍照的大部份是年輕人,那我就知道年輕人對我的好感度較高,但他們的好感會不會反映在選票上我們無從得知。

 

我的支持者都很年輕,基本上25到35歲的族群是我的臉書的主力,而且男粉絲在各個年齡層都多過女生。

 

除此之外,很多年輕的爸媽會透過電視讓小朋友認識我,很多小朋友在路上就會喊我的名字,然後我就想說應該十幾年後再來選。

 

問:立委選戰中的國民黨對手,也有在經營臉書嗎?

 

他們也是有在經營,只是不同世代的人經營粉絲的方式差很多,比如我的對手比較不會討論尖銳的議題,但我們年輕世代比較不避諱,覺得該講的就要講出來。

 

 

以前國民黨的選舉方式是靠村里長組織動員與綁樁,但我完全沒有基層組織,所以我們兩方無法交鋒,他們不知道我的票從哪裡來,我也贏得「一頭霧水」。(大笑!)

 

國民黨候選人競選時,學我用臉書吸引年輕族群也很難有效果,因為宣傳方式沒有幑底翻轉!他們也會拍一些討好年輕人的影片搶攻年輕人族群,但影片的效果實在沒有很好。

 

問:你當選之後,粉專除了主導議題外還有什麼其他功能呢?

 

主要還是做為議題發散的管道,以及向民眾報告問政的內容。

 

選上之後比較少做行銷的東西,比較重視發文內容!而且照片不能拍太醜,我有時會提醒助理要拍好看一點。(微笑!)

 

 

問:上任以來有哪些議題操作得比較成功?

 

其實大的議題,比如空汙、勞工、醫護等等都操作得滿成功的。之前美國總統大選開票時,我們推的標語「美國大選很重要,但你的肺也很重要」就很成功。

 

我們一直非常把握任何與空汙相關的議題,因為那是台中鄉親最關心的。

 

問:在經營臉書上,你跟其他時代力量立委有什麼風格差異嗎?比如林昶佐的發文就比較有power。

 

因為Freddy的族群比較年輕,可以比較有力量、立場鮮明,但我的族群有年長的族群,而且在地選區民風比較溫厚,所以我的走向比較綜合性、講話不能太直接。

 

 

我自己認為,我的支持者族群結構比較接近蔡英文總統。

 

黨是一個「品牌」,下面的立委是各種「產品」,每個產品的屬性都不同。我在時代力量裡代表的是比較溫柔的產品。有些時候民眾還會透過我向別的時力委員傳話,粉絲們認為我比較好溝通。

 

問:你怎麼看川普透過社群平台來贏得美國總統大選?

 

關於這次美國川普勝選與「操作社群平台」的關聯性有多強,這點我先持保留態度。勝選的關鍵不只是宣傳,也與兩位候選人長期以來累積的印象有關、與大選過程中一路以來黨內各有各自支持群眾的候選人競爭(桑德斯、柯林頓)有關,當然也與人民長久以來實際在生活中的感受有關。

 

此外,話題性也不一定等於好感度,川普的「操作」大多很有創意、很懂如何借勢行銷,當然很有話題性,很有熱度,但這多少比例轉換成「喜歡他」?而另外又有多少人是因為不喜歡柯林頓而不投柯林頓,或進一步轉向投給川普?推力和拉力在各種平台上,都是很值得探討的議題。

 

 

我想大家會開始探討社群平台的操作,多來自於主流媒體一面倒傾向柯林頓,結果卻與媒體露出的狀況相反的這件事。我們當然可說網路的力量已經不容小覷,但想一想,我們從典型的川普支持者「鄉村、男性、中年以上」來看,其實這些人也常被我們歸類為「不善使用網路」的人呢。

 

我想,社群網路的重要性不管在商業行銷還是政治宣傳都已經勢不可擋,這點是毋庸置疑,大家除了看你要說什麼,其實某部分還想看你「會出什麼招、玩什麼創意。」不過,如果太過仰賴社群網路,正如同我們以往太過仰賴主流媒體,忘記去體察現實、落入同溫的陷阱,那麼下一個跌破眼鏡的恐怕就是我們自己了。

 

問:選舉的時候,面對臉書上尖酸刻薄的言論有沒有受到嚴重的影響?

 

剛開始很多人會說我「踏著弟弟的屍體往上爬」!

 

一開始看到這些言論會覺得很不舒服。而且我臉書上網軍滿多的,2015年6到8月時,我有一段撞牆期,精神壓力很大,甚至想要退選。

 

選戰中後期行程變得密集,沒時間去關注這些事情。而且那些攻擊的言論大概就那些,所以後來我已經練就金剛不壞之身,比較不會被影響。

 

 

2016年1月16日選完之後,臉書粉絲還成長了幾萬人!我覺得前面兩三萬人都是刻意來罵我的,因為上任之後好幾個月,他們其實心裡真的都很難接受我勝選的結果。

 

他們一直留言批評,說我什麼都不懂,但我慢慢在做事,證明自己,他們就無法用同樣的言論罵我,後來批評謾罵就慢慢減少,或者是說,那些人也罵累了。

 

問:建設性的言論,在臉書上比較難以看到?

 

還是有滿多的,但「愛你喔!」這種最多。

 

問:臉書在你問政上,扮演了什麼良性或負面的角色?

 

正面來說可以拉近人跟人的距離,比如我以前還是上班族的時候很少跟人講話,有了臉書後可以增進人們的溝通。其實以前民眾不關心政治部份是因為沒有太多管道獲取新聞,但臉書出現後新聞的擴散效率就提高很多。

 

  

比較負面的問題是,我經營臉書時,因為支持的人比例較大,形成一個同溫層,那會不會讓我以為自己做得很好?在某種程度上形成一個侷限,所以我不能只關注網路上的聲量。

 

問:選區的人會用臉書來連絡你嗎?

 

很多人會用臉書向我陳情,粉專就像是「虛擬的選民服務處」,但在地方上還是有滿多人希望看到本人。我常常是早上忙完立院工作後,下午回到台中選區服務選民。

 

畢竟要實際接觸選民才能感受到他們的心情與想法,實際接觸會比較準確。

 

拉大格局來看,臉書上的廣告政府抽不到稅,也無法造成相應的就業率;臉書上的對話記錄以及對使用者的行動掌握,這些政府也都無法規範,請問公部門的人樂見這種事情嗎?

 

 

其實政府很難定位自己的角色,說真的,以前資安會報也沒什麼資訊政策,所以關於政府對臉書的規範,就要看今年政府要推出什麼論述。

 

問:你會覺得大家的時間都被臉書佔據了嗎?

 

其實臉書現在已成為一種生活模式,也是很多人看待世界「唯一的窗口」,所以我們很難跟它分離,加上這幾年手機的普及,臉書又使台灣人的生活產生很大改變,但我覺得現在情況比較好了,比如我現在會看新聞台推出的App,不像以前都以臉書為主。隨著各個新聞媒體App不斷投入競爭,大家被綁在臉書的時間就會慢慢變少。

 

不過就現況來看,當我們評估一個事件要不要處理時,主要分成三個層次,一個是有沒有上新聞,第二是有沒有新聞推播,但最緊急的是有沒有用臉書粉專分享,所以臉書對我們的重要性還是最高的。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時代力量與洪慈庸臉書粉絲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