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政府建構基礎設施,國民身分數位化加速金融科技發展
劉怡妤
2018-10-30 15:30

新加坡在全球金融科技發展屬於前段班,主要在政府將金融視為重要經濟環節因此以打造一流金融服務為願景,新加坡對金融科技的政策推動措施與Dream Big的野望,值得他國借鏡。尤其新加坡屬小國、內需市場不大,但卻能將金融服務市場做大,顯示在網路化時代之下,具備服務與技術實力,則市場將不受區域限制。

 

金管會力促金融業創新轉型推動金融科技,主委顧立雄稱讚Citi Bank能以語音辨識認證身份,期許台灣銀行業與科技新創業者能加緊開發金融服務,而監理方面則會逐步提供環境。對此,與顧立雄在「金融科技監理及發展–魚與熊掌兼得圓桌論壇」相互討論切磋的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執行署長張晉銘略感驕傲的說,當初花期銀行即是在新加坡進行語音認證技術開發,成功後推向其他國家,新加坡金融科技模式屬B to B to C(企業對企業再對消費者),透過金融與科技結合再將服務推向全球市場。

 

張晉銘表示,新加坡在2015年開始著手FinTech,相較其他國家,新加坡內需市場不大,所以在推動金融科技上困難點在於市場、人才以及資源,而政府為解決本身市場的不足,在政策上制定目標期望新加坡成為創新與充滿活力的金融科技中心,並依此於2015年8月設立金融科技與創新部,主要業務為引導金融科技行業發展與規範,組織架構設置首席金融科技官,轄下包含金融科技生態系統處、支付系統金融科技處、金融科技基礎設施處。

 

在專責新設主管機關戮力下,張晉銘指出,金融科技在新加坡飛躍發展,以支付為例,現行各家支付所採QR碼規格不一,障礙支付落地、店家收款,因此,新加坡政府統一規定QR碼規格,不論是哪家行動支付均須使用SGQR碼,不論客戶用什麼Pay只須掃唯一的SGQR碼,店家均可收;除掃碼支付外,新加坡也成功完成Pay Now電話號碼支付方式,只要知道對方電話號碼即可打帳到對方帳號,無須知道對方銀行帳戶。

 

張晉銘表示,目前Pay Now也延伸至零售店家支付,消費者利用手機以店家電話號碼將款項匯入,且完全不用跨行轉帳費用,消費者不會增加手續費成本問題。除支付外,新加坡沒有純網銀,所有網銀均為金融業者自行建置的網路銀行;並且在身分驗證基礎設施完善之下,人民只需要線上操作即完成所需。

 

張晉銘強調,基礎設施是金融科技重要環節,而這部分須政府為產業建構,如新加坡能不用臨櫃,全部業務可在線上驗證身分後作業,決非業界本身能承擔而須政府協助。由於新加坡政府除傳統身分證外,還將國民進行數位身分,並將國人在政府單位所留下的個資資料匯總成My Info,若個人想在線上開戶,先於My Info進行密碼、手機隨機碼的雙重驗證後,再開放權限給銀行提取,進行線上作業。

 

個人在政府部門裡的資料包含地址、性別、出生日期、個人收入等,而相關資料並非由單一部門所有,如個人收入等資料是由稅徵機關提供,統合在個人的My Info資料庫中。張晉銘談到,新加坡政府在基礎設施與環境提供下了很多工夫,如監管單位須思考包含憲法、相關法規是否落伍須要修改,因此近兩、三年做了很多修法。

 

台灣目前金融科技推動難點之一即為成文法國家,由於法規欠缺彈性且採分業管理,因此後續包含銀行法、證券法、保險法均須考慮是否修法鬆綁。另外,由於金融科技新創業者須資料(Data)才能開發適宜產品,資料分享的Open Banking也是目前金管會積極促進方向。

 

本文為陽光衛視授權刊登,原文標題為「新加坡政府建構基礎設施 國民身分數位化加速金融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