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老房文創正流行,說到老房,大家的第一印象可能就是紅磚造或木造,但想一想,很多老房是看不到紅磚出露的,更別提難得一見的木造房。往往我們看到的是一大片粗糙的石質牆面,不像是水泥,也明顯不是古早的石砌或泥土牆,這種材質到底是什麼呢?
磨石子與洗石子
上面所講的是洗石子。所謂洗石子,就是將水泥、石粉與細石粒混合,塗抹於牆上,等乾燥到一定程度後用水沖洗,將細石顆粒沖洗出來,呈現粗糙的質地。同樣都是水泥工法,洗石子透過石粒露出產生粗糙厚重的石材感,早期十分受到歡迎,都市遺留的老房與鄉下的三合院常見到洗石子牆面。洗石子工法也能做雕塑,先用水泥、細石混合土做出塑形,最後再沖出石粒質地、稍加修飾即可,遠比純石材雕刻省事。
而另一個名稱僅相差一字的磨石子工法則常見於地板。其實兩者的材料與施作過程都差不多,只是磨石子是等材料完全乾燥後再用磨石子打磨光滑表面,較費工,而其中混合的石粒粗細也比較沒有限制。在某些老房裡還能看到有花紋、圖樣的磨石子地板,或是鑲有金色銅線的地面,讓整體呈現更加活潑。關於鑲銅線的工法,是有實用性的。那些銅線會將整片的磨石子地板分成數個方塊,這樣一來如果地震造成局部龜裂就不會擴散到整片地面,事後修復也較容易。
現在這兩種工法仍然有人在做,但已慢慢勢微。
漂亮的鐵窗花
講到老房就一定會談到各式各樣的鐵窗花。有些文青會特意去市集或金屬回收場蒐集人家拆下來不要的老舊鐵窗,看上的就是古樸又美麗多變的鐵窗花,將那些鐵窗安在自家窗台上,比起現在單鐵的鋁門窗,氣質完全不同。
早期台灣曾有過一段鐵窗生意的繁盛期,當時各個業者為了增加生意,會自己設計各式各樣的鐵窗式樣,然後做成型錄供客戶挑選。在這段百家爭鳴的時期造就了現在那麼多美麗的遺產,而且樣式少見重覆,成為文青欣賞老房子的一大樂趣。
下次去逛老街或造訪老房子,多多留意、拍攝這些早期的建築、裝飾工法,雖然當前仍有很多遺留,然而在世代淘汰的推進下,有一天這些老東西會慢慢稀有罕見,到時想回味就不容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