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與蔡英文準總統談一談「文化」!
專欄作家徐琦華
2016-04-27 08:58

 

拜讀了蔡英文準總統選前的文化政策主張「厚植文化力,打造台灣文藝復興新時代」 ,身為一個在歐洲正在進行推廣亞洲深度文化的工作者,有點經驗及意見想要補充。

 

關於反轉由上而下的文化管理方式,原本就是個人主張,只是想再提供一些經驗以供參考。根據歐洲這邊的文化發展情況,文化活動的主要發起組織者一般很少是政府,多半是民間組織的文化協會、基金會之類。

 

文化人可以帶領或者依附一個協會,然後用組織的名義來與財團或政府打交道。這麼做的好處是,許多文化人可以避免直接與政府機關的繁文褥節糾纏對抗,可以專注於文化發展。 而文化發展的內容基本上也是由這些民間組織自行決定,沒什麼限制,也就是因為這樣,在義大利各種各樣稀奇古怪的文化民間組織多如牛毛,任何幾個普通上班族湊在一起就可以成立,沒什麼資格限制,成本也是十分低廉的。

 

個人希望在台灣也能這樣。只是,如果想在一堆文化協會中展露頭角,除了展現誠意與實力吸引成員加入之外,接下來 需要的就是與財團和政府打交道,爭取經費、幫助與場地。個人以為對於台灣各級政府而言,給予文化組織經費、幫助與場地應該不難做到。

 

 

因為場地基本上就是把公家的地方拿出來借人辦活動,比如一片廣場、一個演講廳、幾間閒置的屋子等等,公務人員甚至不用去傷腦筋經常去做各種活動企劃,只要跟一些文化協會談好了,再幫他們發發新聞稿,就會有一群專業的文化瘋子自己跑來當義工,把活動辦得有聲有色還有深度意義。

 

這樣不但不會多花錢,反而能夠節省預算。 對於財團也是一樣。不但辦活動不用傷腦筋,他們花點錢或出個場地資助文化活動,那個活動的所有文宣就都得印上他們的商標,而參與活動的人知道是他們贊助的,很自然就會對他 們產生好感,這比花大錢做形象廣告要實惠而且更有效。

 

「台灣文藝復興」的願景聽來確實很吸引人,不過文化面貌的全面改變,需要的不僅是一個 政府的有心帶領,而是整個社會思想觀念的全面轉變。台灣必須要從一個不怎麼重視文化藝 術的社會,進化成推崇文化而且全民熱烈參與的社會才有可能做到。而要完全扭轉社會觀念,並不是靠什麼政府的法律或規定,而是切合時代新思想的發展。

 

思想是文明與文化的指標與基礎,這個基礎不夠穩固的話,任何改革的企圖都會失敗。台灣 的教改失敗,個人以為就是只引進了西方制度,卻沒能改變傳統社會觀念的後果。如果台灣 必須進行文化改革,那麼在能夠借用歐洲模式之前,說服人民重視並積極參與各種文化活動,將會是一個很重要的重點。

 

延伸閱讀:台灣「變天」將至 各國都有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