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度進入前十大最花錢疾病,5點認識「思覺失調症」
唐士絜
2018-08-16 22:50

根據統計,俗稱精神分裂症的「思覺失調症」在去年醫療費用支出中首度進入前十名,約127.04億,部分原因歸咎於台灣精神疾病病患長期被忽略,患者進入不合宜的收容、醫療機構,導致費用增加。

 

汙名化

 

在台灣,思覺失調症原本稱為「精神分裂症」,是一種重大且慢性的精神疾病,由於長期汙名化嚴重,導致大多數患者不願就醫,於是在2014年時正式更名為「思覺失調症」。

 

常見症狀

 

通常思覺失調病患會出現幾種特定的症狀,如思緒紊亂、出現幻覺、溝通障礙、情感表達不穩定等等,舉例來說,他們有時認為某些思想不是自己的或是思想被人偷聽到而缺乏隱私感,又或是思想被人拿走,腦中變的空白一片等等。

 

病期

 

思覺失調症的早期徵兆比較不明顯,不容易被發覺,如:焦慮、失眠、社交退縮、思想難以集中等等。到了急性期,此階段的患者會出現明顯症狀,如上述提及的出現幻覺、思緒紊亂等等,第三階段則是康復期,大多數人經過治療都能痊癒,也有許多案例成功回歸職場工作。

 

成因

 

目前還沒有證實引發思覺失調症的成因為何,但壓力和遺傳可能是引起發病的誘因之一,家庭或人際關係遇到挫折、課業壓力過大、婚姻失敗、工作過量或父母有此病史等等,都有可能引發思覺失調症。

 

藥物治療

 

思覺失調症是一種可以治療並完全康復的疾病,有時會產生副作用,如坐立不安、肌肉僵硬等,但藥物控制能確實減少發病時所出現的病狀,當患者感覺到自己完全康復時也不要停藥,因為藥物可以預防復發或防止惡化,在醫生指示停藥前繼續服用是很重要的。

 

(首圖取自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