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烙英文,最誇張的大概就是香港人了,一句話中總會插入許多英語。台灣人雖然沒有那麼誇張,但烙英文現象很早就在網路上引起討論,歷久不衰。對於這些人大部份都被貼上崇洋媚外、假ABC等標籤。話雖如此,只要稍微留心就會發現烙英文是每個人都難以避免的現象。
其實得承認,覺得講英文有種優越感是種很自然的心理。你可以說這是種人性的犯賤,但掌握優勢語言就是會讓人自覺優越,包括有人覺得在公眾場所講台語、客家話會覺得不好意思,背後也是類似的心理。優勢與弱勢之分是人性,這人性可以克服,也應該克服,比如盡量逼自己多講台語、客家語以推展母語,但深究與詆毁倒是不必。
約定俗成
在某些領域,或許是始作俑者愛用英文、或是真的某些英文詞彙引進時還未有中文譯名,總之某些詞在某個圈子或領域內習慣用英文表示,那大家也只能「將錯就錯」,進而變成習慣。這就好像英文鍵盤的字母排列,儘管能設計出更高效的排列法,但全球大眾都打習慣了,想改也很難改。
有些英文已融入中文裡了
有時候,在中文某些語境裡,會突然不知道要用什麼詞表達,這時候直接插入英文就能避開心中介意的小細節。這不是英文比中文精確的問題(台灣人很相信這個說法,儘管根本無法證明),而是種病急亂投醫的心態。
好比說,台灣現在很喜歡說「把...share掉」,這個share明明就可以用分攤、攤平來表示,可是有時想不到用什麼詞,突然想到share,臨急抓來用也沒什麼不好,習慣就好。
或是某種英文詞彙確是中文沒有的,又或者是比中文現有詞彙好用,那自然會受到國人的喜愛。好比說「秀下限」的秀其實是英文的show,儘管中文中可以用「露出」、「曝露」來取代,但也得承認用「秀」就是比較簡潔有力。這不代表中文的精確性不如英文,英文也吸納了很多外語,包括中文。吸收外語本就是很自然的現象。
應該對烙英文採取開放心態
太愛烙英文確實會令人感到奇怪,但語言之進步需要多多吸納外語,豐富我們的詞彙與表達方式。其實漢字中本就有很多來自日本的外來語,比如草食男、壁咚、魚干女等等,只是因為都以漢字表達所以不會引起國人詆毁。所以說,如果有些「烙英文」已成為常見的用法,那就接受吧!
事實上,外語與固有詞彙並存的現象經過時間的催化,可能會衍成意思略有不同的兩個詞彙,而非單純的外語/中譯的關係,那麼我們的常用語就會有更精細的表達,更能掌握細微的語意差別。
(首圖取自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