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社會如何接受小丑槍手的無期徒刑?
張可臻
2015-08-10 11:11

三年前在美國犯下無差別殺人案的「小丑槍手」霍姆斯(James Holmes),經由陪審團裁定後,確定被判終身監禁,不得假釋。這個判決結果,讓法庭內外的受害者和家屬感到震驚、 失望。

 

陪審團在七月中經表決成立霍姆斯的一級謀殺罪,原本有可能面臨死刑的重大殺人犯,是什麼讓陪審團在最後決定以無期徒刑為最終定讞?

 

模仿電影反派小丑射殺觀眾

 

2012年7月20日,在美國科羅拉多州的奧羅拉市戲院首映《黑暗騎士:黎明昇起》的夜晚,發生了12死70傷的無差別殺人案悲劇。

 

當晚,兇手霍姆斯染著一頭紅髮,戴著小丑面具進入影廳。他先投擲煙霧彈,再以半自動槍、霰彈槍、手槍掃射試圖逃離的觀眾,且在過程中戴著耳機,以音樂掩蓋受害者的一片尖叫聲。12名死者有9位都是二十幾歲的年輕人,還有一位年僅六歲的小女孩。

 

調查顯示,霍姆斯在電影開映前十二天就買好了電影票,並且自製爆破裝置阻止當天執法人員。這一點成為後來檢方控告霍姆斯是預謀犯罪,而非「因精神疾病無法控制」的論點。

 

兇手是不擅社會交際的醫學院學生

 

一名曾與霍姆斯在研究室相處數月的研究助理表示,「基本上他不太懂得與人互動,但犯下大規模謀殺這樣程度的暴行,超乎人所預料。」

 

霍姆斯先前是一位在科羅拉多州丹佛分校攻讀神經科學博士的學生,但在作案前不久輟學。認識他的人表示,他在成為眾人皆知的「小丑槍手」前,在旁人眼裡只是一個沈默寡言的年輕人。

 

美國史上最複雜的陪審團甄選

 

為了確保審判的公正性,地方法院從今年一月底預設9000名潛在陪審員,並歷經3個多月才從中甄選出24名正取與候補,成為美國史上最龐大複雜的陪審員甄選案例。

 

辯護律師以霍姆斯患有精神分裂症,無法控制個人思想行為為理由,拒絕認罪。而霍姆斯在審訊期間拒絕為自己辯護,也沒有表示後悔,一概保持沈默。

 

檢方傳喚的法院指派心理醫師則認為,兇手在當時執行謀殺時神智清醒。檢察官布勞奇勒(George Brauchler)引用了200多位證人的立場,表示謀殺案是經過霍姆斯精心安排,不能以精神失常為由。

 

陪審團經過了將近7個小時的討論,除了九位陪審員贊成死刑,另有兩位對死刑判決猶豫和一位堅持反對死刑的陪審員。依據科羅拉多州法律,只要有一名陪審員反對,被告就不會被判處死刑,這使霍姆斯最終以無期徒刑定讞。

 

相關人物對最終判決的反應

 

霍姆斯的父母親也到場聆聽最終判決,他們先前表示「死刑是道德上的錯誤,尤其針對精神病患」,希望由兒子認罪換取終身監禁不得假釋,但是遭檢方拒絕。聽到最終以無期徒刑定讞時,霍姆斯的母親也靠在父親身上落淚。

 

許多的受害者家屬在聽到判決後憤而離席,先前強烈希望霍姆斯判處死刑的受害者更難掩失望。死者六歲女孩的外公說道,「我們只能試著接受、消化這個結果。在他呼吸的同時,我們摯愛的親人再也無法回來,他將繼續活著的事實成為了新的傷痛。」

 

要求判處犯人死刑的檢察官布勞奇勒表示,「我仍然認為判處霍姆斯死刑才是公正的結果。但是司法程序給了另外一個答案,我尊重透過正當司法程序所給出的結果。」

 

霍姆斯三年前震驚社會的罪行,無疑給受害人與家屬帶來身體與精神上的痛苦,而法院面對如此重大犯案,籌備了龐大的陪審團甄選,可見也付出了相應的社會成本來處置犯人。這顯示每發生一起社會案件,實際上從直接的受害者,到你我一般的社會大眾,其中的社會成本都是要由人民一起承擔的,無論犯人最終判刑為何。

 

對應先前在台灣的死刑爭議,「人民為什麼要支付納稅錢給監獄裡重刑犯」等言論,假設受刑人實際上是無法以勞力負擔一己在監獄中的生活花費,那麼這樣言論的意思就相當於「只要犯人被判處死刑,社會可減少資源的浪費」。

 

問題回到了原點,誰可以決定什麼樣的犯人被判處死刑,生命又要如何以金錢的價值被衡量是否值得?到頭來,我們依然要仰賴吸收人民稅金的司法體系,為社會作出裁決。而小丑槍手的判決結果儘管讓人失望,卻沒有動搖美國人民對法院的信任根基。人民對法院判決的接受和反應,也反映了一個國家的司法公義是否為人民所相信。

 

換成今天在台灣,如果法院做出了有違輿論意向的裁決,我們是否仍能秉持對國家司法的信心呢?假如答案是否定的,也許除了議論該死、不該死, 台灣更需要的,其實是一個無論判決為何,都值得人民信任的司法體制。

 

圖片來源:flicker@ GigiPeis

 

●立即下載KnowingAPP,帶給你移動世代最酷的閱讀體驗

●訂閱Knowing電子報 

●加入Knowing讀者兄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