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區塊鏈技術不可能取代中心化治理體系?(中)
區塊鏈資訊/張詠晴編譯
2018-09-26 12:35

二、區塊鏈技術不能避免「搭便車」問題

 

中心化治理也能解決「搭便車」問題。例如,黑暗的大街上需要提供路燈,但是卻不能對享受照明的人統一定價收費。因為每個人認為的照明價值不同,而且往往不能強制禁止不交費用的人在路燈下行走。那麼這時,就需要某個公共組織,來協調路燈的供給_政府部門因此產生了。

 

區塊鏈技術解決「搭便車」問題的邏輯是,只要A為某個社群貢獻了價值,並且這個價值被其餘參與人所認可,那麼該技術就有算法保證這個貢獻不可磨滅,也無法被他人篡改,A的貢獻就像是一種被記錄在案的產權,無人可以撼動。依此類推,如果每個人的貢獻都能被記錄,並且被其他人認可,那麼所有人將願意付出努力,使得一個區塊鏈社群的價值越來越大。

 

可是這個邏輯與經濟學原理背道而馳,其原理即公共物品的「不可統一定價性」。同樣是享受照明服務,有的人覺得值10元,有的人覺得值5元,盲人覺得一文不值。而且,也沒有人會真實地顯示自己的評價偏好,如果建設路燈的人去詢價,可能大多數人會回答說照明服務一文不值。政府作為中心化治理的道理就在於,透過稅收的形式強迫、統一定價,使得更多的人享受照明服務,但也並不能排除有些人的確受損了_盲人也要交稅。

 

那麼在區塊鏈技術邏輯裡,如果某個主體A貢獻了一個類似路燈的產品,一旦交易成功則不能避免被不交費用的人使用,那麼,如何來評判A的貢獻,則又陷入了定價的矛盾和民主的悖論,有的人或許認為價值高,而有的人認為沒有價值,這就使得所有人都在等第一個交易者出現,剩下的主體等待搭便車。

 

區塊鏈技術所提倡的「一致同意」原則,往往被搭便車行為所制約,或者至少可以說,區塊鏈技術並不比中心化的處理搭便車問題更有效。人類的經濟社會生活何其複雜,中心化處理至少提供了一個成本較低的解決途徑。

 

三、經濟領域的區塊鏈技術,放大了貧富差距

 

區塊鏈技術在目前最廣泛、最成熟的應用領域莫過於交易貨幣。以比特幣為例,比特幣的數量上限為2100萬枚,而發明者中本聰一人則持有110萬枚,約佔所有總量的5%。況且現在挖掘出的數量在1000萬枚左右。如果以金礦做比喻,你能想象全世界10%的黃金掌握在一個人手中嗎?

 

根據相關報導統計,全球有40%的比特幣,掌握在1000人手中。這就是說,如果比特幣是一種財富指標的話,那麼以區塊鏈技術為基礎的貨幣體系,呈現著巨大的分布不均。而且隨著時間推移,貨幣產出成本將越來越高,後來者幾乎沒有機會超越前人所先佔的財富。

 

上篇連結:為何區塊鏈技術不可能取代中心化治理體系?(上)

下篇連結:為何區塊鏈技術不可能取代中心化治理體系?(下)

 

本文為巴比特資訊授權刊登,原文標題為「區塊鏈技術替代不了中心化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