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住民姓名文化大不同 恢復原名不容易
余宗翰
2016-10-30 14:26

內政部調查統計發現,從民國84年原住民恢復原民姓氏的法律生效以來21年,只有3703完全改回傳統原住民姓名,佔現在原民總人口數1%以下,至於採用傳統姓民(以羅馬拼音表示)與漢名並列的人數有25008人,佔原民4%左右。

 

改回原住民姓名很麻煩

 

根據《中央社》,原住民族委員會主委夷將.拔路兒的漢名是劉文雄,在受訪中指出,他的身份證、戶口、駕照等各種資料都已放棄漢名,是少數特例。對於恢復「原」姓名議題,拔路兒研判應該是原住民不想添麻煩。另一個可能是某些原住民自小住在漢人社區,沒有使用原住民姓名的習慣,自然就沒有復名的意願。

 

(達悟族)

 

有原住民恢復漢名

 

內政部的資料顯示有些原住民申請恢復漢民,民國97年至104年間恢復漢名的原住民有267人,平均每年有3、40個人。曾有人投書媒體,說有些父母為了原住民的加分優惠,儘管小孩身上流的原民血液很少,也活在完全漢化的家庭,仍特意讓小孩去申請原住民身份,也改了原住民姓名。這種情況下小孩未來恢復漢名的機率就很高。

 

另外,使用漢字寫原住民姓名很麻煩,因為通常會比較多字,可能也因此才會有近3/4的原住民選擇漢名與使用羅馬拼音的原住民姓名並列,視情況方便使用,做為一種折衷。

 

原住民的姓名文化與漢人大不相同

 

有些原住民與漢人一生一名的習慣大不相同,如達悟族與泰雅族的名字都難以適用漢人的姓氏習慣。達悟族的命名規則是「親從子名」。根據《中國時報》,原住民作家夏曼 ‧ 藍波安在結婚生子之前名字是施努來,生了兒子藍波安之後就改名為夏曼 ‧ 藍波安,意思是「藍波安之父」。等到藍波安生下兒子,那夏曼 ‧ 藍波安又得從「孫名」,並改開頭為夏本,意為「某某某的祖父」。對於達悟族人來說,一輩子改兩三次名字很正常。

 

如果達悟族人去申請原住民名字,將來可能又要改兩次名,非常不方便,那還不如用漢名與原民兼用,一個用於行政手續,一個用於日常生活。

 

又比如說泰雅人,跟達悟族有點類似,為「親子聯名」。一個人的名字是由「自己的名字」+「爸爸的名字」,沒有所謂的姓。所以重新登記原名對泰雅族人來說很困擾,難不成爸爸的名字代表我的姓嗎?

 

雖然政府對於恢復原民的政策有所著力,比如精簡辦理手續,或推出復名優惠等誘因,但以上種種困難與麻煩並不容易克服。

 
(首圖為泰雅族夫妻的婚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