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可能不知道,厠身大眾生活中的行道樹很多都不是本土樹種,如黑板樹、白千層、小葉欖仁、木棉等等。有人說是因為外國樹苗比較貴、利潤較高,因此樹商就著意推廣,使得更適合台灣風土的本土優良樹種喪失無數的舞台。另外,有些樹種因為有特殊臭味、或容易被吹倒、落果落花的不便以及樹根破壞地面等等,社會上有越來越多的檢討之聲。
不管怎樣,歷史的遺蹟無法磨滅,儘管大量採用外來樹種為行道樹有其不當之處,當中很多美麗的樹木已經成為大眾生活的一部份,是個美麗的錯誤,尤其其中某些奇樹,如世界樹圍最大的猢猻木,竟可在停車等紅綠燈時近距離觀賞,內心實在有點小感動。
近年來生物圖鑑開始發達,對於不想深入野外找尋物種的人來說,看那類書籍簡直是隔靴搔癢。或許出版業者有體察到都市人的心聲,推出了都市賞鳥圖鑑、行道樹圖鑑等等對都市人較實用的系列,甚至是近年來還有菜市場魚/蔬菜/水果圖鑑,號稱「菜市場三部曲」!
其實也不須要拿圖鑑去比對植物,只要平時多用心,形形色色的行道樹就是一個小天地,就是我們的「巷仔內的大自然」。觀照大自然是現代公民所強調的素養之一,而台灣常見行道樹就有四五十種,儘管仍遠遠不如那些常跑野外的人所見「世面」之廣,但做為自然領域的通識入門也很夠了。
以下是幾個關於個人覺得很有趣的行道樹。
黑板樹:樹形奇特,常見其樹枝直直上竄幾乎與主幹平行,這特點十分少見。黑板樹長得快、林蔭大,據說就是因為這樣使得它大受歡迎,現在全台灣都看得到它的身影。但也因為長得快,木質不夠堅實而容易被吹倒,十分危險。黑板樹的葉子青綠油亮,滿好看,但個人覺得黑板樹是個「無聊」的樹,不會想多看它幾眼,除非它結果。黑板樹的果實是一串綠色條狀物,像是加長加細版的四季豆,看起來有點詭異。
阿勃勒:現在台南的阿勃勒花季很有名,一整排金黃柔亮的花串美得讓人摒息。另一名為黃花風鈴木的樹種常與它被人搞混,它們的花都是亮黃色,但仔細一看差別很大,阿勃勒的花是如吊飾般垂吊下來,而黃花風鈴木則是在枝枒盡頭團蔟盛開。阿勃勒的果實也很奇特,就是堆長長的深咖啡色棍棒吊在樹上,且為數不少,如果記憶裡有個會結黑色棒子的奇怪行道樹的話,就是它。
馬拉巴栗:馬拉巴栗就是發財樹,把那些精心栽植於小盆栽的發財樹移植到地上好好照料,他可以長到一二層樓高,然後四五月時開花,其花像是大型白色粉撲,而且每枝粉撲刷毛尾端都沾金粉,十分好看,且花還有香氣。之後開始結果,果實是細橄欖型的蒴果,把外層厚殼剝開後裡面有很多覆殼的小果實,可食,煮熟後吃起來像是煮到透軟的水煮花生(所以馬拉巴栗又叫美國土豆),十分好吃。
小葉欖仁、大葉欖仁:小葉欖仁的樹形也很獨特,樹枝層層輪生,井然有序。小葉欖仁與大葉欖仁都是欖仁樹屬的親兄弟,但如名所示,小葉欖仁葉子小、大葉欖仁葉子大,兩者都會在冬天落葉,全株光禿禿的,大葉欖仁在落葉前葉子會變得紅通通的,是季節變化十分明顯的樹種。欖仁樹的葉子太大,當全株葉子掉光時會造成眾多落葉,可能會堵塞排水孔,故而做為行道樹也有不利之處。小葉欖仁葉子小較無此問題,樹形又優美,或許就是因為如此小葉欖仁成為能見度十分高的行道樹種。
台灣櫟樹:落要說季節變化最多的行道樹,大概就是台灣櫟樹了吧!台灣櫟樹在初秋開出金黃色的花,茂密者整株金黃,因而別名「台灣黃金雨」。之後結玫瑰紅的蒴果,果實也很茂密,當金花漸漸落下,玫瑰紅的果實也漸漸轉成褐色,算一算,加上葉子的青綠,台灣櫟樹共有四種顏色,難怪被列名在世界亞熱帶名花木之一。且值得一提的是,台灣櫟樹為台灣特有種,算是一種台灣之光。
猢猻木:猢猻木不就少見,但能看到它是福氣,它可是世界第一的奇樹。猢猻木的樹圍是世界記錄最大的,在非洲甚至有些土著就住在猢猻木的樹幹裡。通常越高越大的樹就越長壽,猢猻樹也是,據信非洲還有很多猢猻木已活了幾千年。猢猻木跟木棉同科,所以樹幹下端都是膨大的,整枝寺看起來肥肥壯壯的,配上粗厚深色外皮,猢猻木並不好看,但有種粗豪的感覺。
榕樹、桑樹:榕樹跟桑樹都是桑科,但功能性卻天差地遠。桑的葉子可以養蠶、果實可以吃、樹材可以造紙,或是做為香菇菌絲載體,是非常利於民生的常見樹木,而榕樹則是體現莊子「無用之為用」哲理的樹種。榕樹材質鬆軟不適合做傢俱,當柴燒也不好燒,因而大家都不想動榕樹的腦筋,導致榕樹滿全台。
榕樹不僅無用,也會侵害房屋,只要房屋被榕樹大面積、甚至是「侵入性」地攀附,情況就會很棘手。我們現在提到榕樹會覺得榕樹好親民、好可愛,但某些老一輩的人認為榕樹是陰的,沒事少接近,或許這跟榕樹某些惹人麻煩特性有關吧?
推薦閱讀:翻轉街頭!聶永真與人生百味推最酷泡泡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