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造幣到造鏈_區塊鏈技術低級化之路
tan90d/張詠晴編譯
2019-01-09 17:15

 

如果你能預測到下一個區塊鏈熱點,就能捕捉到百倍的投資機會。我今天來分享一個潛在的尋找百倍幣的思路。

 

有市場前途的高科技都會低級化

 

我們都喜歡高科技。但有一個問題,是不是科技含量越高,商業價值越高?答案肯定是否定的。

 

核彈就沒有市場前途,但核彈技術是目前我們世界上最高級的技術之一了。太空船也高級,但這種商業機會也是很小的,都是賠本生意,只有冤大頭政府才會去做。

 

市場上的消費者主要還是人。科學這玩意,如果按能接受的人數說算,科學是完全輸給了迷信。人是不能消費科技含量太高的產品的,除非能將科技低級化,封裝成普通人能把玩的東西,否則就不會有很大的市場潛力。

 

電腦就是最經典的,電腦和互聯網是科技含量相當高的東西。但現在這些科技產品已經模塊化到了非常低級化了,各種底層科學知識全被封裝起來,普通人都不需要懂這些底層知識也能參與這個產業。電腦你可以不懂邏輯閘、二極體,你只要懂機殼、記憶體、硬碟、CPU,就可以成為一個組裝電腦的店面賣電腦。普通用戶乾脆就什麼都不用懂,只要知道怎麼接電源就可以用電腦了。

 

汽車大量普及的前提也是出現了大量的4S店,允許那些連怎麼打開引擎蓋都不會的人都可以買車了。

 

用戶需要降低技術門檻,企業家和創業者們就會圍繞著科技,拼命地降低技術壁壘,然後這項技術就有前途了。這個思路也是一個創業的主流思路,降低各種門檻,讓更多的用戶消費的起。

 

創業方法論中有一些主流招數,比如滿足黃賭毒遊戲,比如滿足人的懶,利用人的焦慮……降低科技的使用門檻也是其中一種。

 

IBM的董事長在1943年就說全世界只需要5台電腦,沒想到吧,現在我一個人就超過5台電腦了。

 

人都是懶的,這是人的本性,適應人的本性,人就會給錢。科技那麼好的東西,人人都想要,但人人又懶,所以降低科技的使用壁壘就成了一門大生意。

 

區塊鏈技術低級化之路

 

比特幣一開始是很高級的,在發明之初的幾年裡,沒多少人懂。我是從2014年開始大量接觸比特幣,在2014年,那時候區塊鏈已經開始低端化了。

 

區塊鏈低端化的一個現象就是山寨幣的普及化。大家都不懂比特幣,而且比特幣也太威嚴了,真懂的人也沒有機會去改比特幣的代碼。很多懂一些的人就開始複製比特幣的代碼,自己造一個山寨幣來玩。

 

在2014年出現了造山寨幣的一條龍服務,他們幫用戶完成修改比特幣代碼的參數、編譯好exe文件錢包、修改好錢包用戶界面、做好官網、寫白皮書等。一條龍服務,只需要3000塊錢。

 

區塊鏈第二次大規模低級化,發生在ICO被湧現出來後。這是在2016年開始的潮流。整個區塊鏈社群覺得,自己造一條鏈的成本太高了,而發鏈最有價值的部分就是發幣,那乾嘛不跳過發鏈的過程,直接去發幣呢。以太坊ERC20代幣協議就順應了這個邏輯。

 

在2016年開始了大量的發幣項目,各種垃圾幣蜂擁而至,數量多的嚇死人。

 

使用ERC20協議發幣有多簡單呢?5分鐘,1美元以內的礦工費,只需要你懂得填參數,設置圖標,就可以搞定。這一下子太低級化了,搞的各種水貨橫行。搞區塊鏈的,白皮書也不用寫了,明目張膽地騙,或者乾脆就自稱是「資金盤」。

 

區塊鏈的第三次大規模低級化發生在2017年末。以太坊的發幣啊,在低級化這條路,腳步邁的太大了,全世界的幣民都開始指責代幣泡沫,開始嘲笑發幣的人。然後整個世界又回到了發鏈這一個步驟上來。

 

在2017年末,因為BTC和BCH的分裂,催生了一種全新的生產區塊鏈的技術_分叉。將比特幣和其他主流幣進行分叉,技術上要比發幣難一些,但顯得更有價值,也更容易整合生態,特別是非常容易整合交易所,因為分叉幣每個持有原鏈的用戶都自動持有一份分叉幣。

 

一時間,分叉幣橫行,創造出了大量的幣。因為這個技術比單純發ERC20幣融資顯得更溫和和更嚴肅,分叉幣不直接從用戶手上收錢,而是在次級市場賣錢,這比ERC20幣顯得更符合不像那麼騙錢。區塊鏈市場低級化之路大大普及了。

 

本文為巴比特資訊授權刊登,原文標題為「巴比特專欄 | 從造幣到造鏈——下一個區塊鏈的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