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家該如何借力專利博得金主青睞?
專欄作家鐘基立
2016-10-31 18:50

大健康帶來的潛力商機,正吸引新創團隊角逐,他們的展業過程中,專業投資者(如VC)的參與不可或缺。而從VC的角度來看,大健康、行動醫療、整合醫學,也都是優良投資題材。然而,如何與VC進行對話,展開合作?

 

其實,創新團隊和VC間,如能以專利作為共同語言,便可能增加合作機會。但很多新創團隊,常常不熟悉這門「語言」,因而錯失對話良機。

 

新創團隊首先要理解,為何專業投資人(特別是機構化、在國際間具有良好口碑的VCPE),希望能看新創事業的專利佈局?其實原因,主要就在於決策機制以及風險控制兩方面

 

VC的決策機制,要求快客觀全面,才能在風險中博生機。投資案從開始接觸到交割完成,需要大量溝通。VC的內部溝通,也講究公司治理,有ICinvestment committee)審核項目,各別合夥人青睞便成。VC評估的因素很多,溝通討論中,自然會有各種意見,因此具法律效力、客觀書面的專利文件,相對其他文件,例如獲利模式或銷售預測等等偏重主觀性、未來性的材料,自有不同地位。

 

 

而新創團隊的技術能力,必然是VC判斷投資的指標之一,這方面,既有專利文件的質與量,將影響VC的初步印象

 

風險控制則是VC查看專利佈局的另一原因。VC當然期待新創團隊有能獨佔鰲頭的專利但同樣也希望專利能提供以下兩種保障

 

第一,   VC投資否能獲利,受太多不可控因素影響,風險極高。當必須認賠撤退時,新創團隊大部分的價值(如團隊履歷或市場經驗),還來不轉化為可變賣的資產,唯一的例外,是既有專利,可能進行變賣,彌補一些損失。

 

第二,   VC自然是見多了這樣的案例:前景很好的投資,上市前卻出現智慧財產權爭議,導致收益大打折扣,甚至血本無歸。雖然說,有專利在手未必保證高枕無憂,但起碼增加一點拼搏的可能,不會任人宰割。

 

簡言之,VC不會單以新創團隊是否有專利來決定是否投資。但專利的存在,能促進對話,還可能提供VC在評估投資價值時,成為加分的理由。

 

(本文感謝樓宇偉博士,林桓毅律師和許文聰先生提供實務見解)

 

延伸閱讀:起薪九萬美元!大陸下一個明星職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