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NVR真的能終止流浪動物悲歌嗎?
郭珈寧
2016-12-08 16:00

近年來,動保意識抬頭,社會對於動物議題的關注提高,在多起虐待動物、撲殺流浪貓狗、棄養等傷害動物的事件發生,民眾意識到台灣針對動物保護的法規、措施有待加強,政府必須正視問題,民眾也須了解相關概念,才能有效提升國人的動保觀念。

 

「十二夜」這部電影,喚起社會大眾對流浪動物的憐憫之心,動保法對於流浪動物的保障僅僅12天,被安置於收容所的流浪動物若未被領養,12天過後,收容所有權利將其處置。而在動保團體多年的提倡及宣導下,「領養代替購買,結紮代替撲殺」成了全民口號,民眾對動物保護有了基本知識,「TNVR」更是動保團體期望社會與流浪動物和平共處的新概念,你知道什麼是「TNVR」嗎?

 

 

TNVR代表的意義

 

T(trap)、N(neuter)、V(vaccinate)、R(return)意即捕捉、節育、接種疫苗、放回原地,四個步驟形成一種循環,許多流浪動物在這樣的新概念下,生存權更容易獲得保障。

 

根據現在處置流浪動物的作法,機關接獲通報即可對流浪動物進行捕捉,將動物安置在收容所並不能完全解決問題,尤其動物收容所曾多次遭指環境不佳、缺乏妥善照顧‧‧‧‧‧‧等,動物的遭遇可能比流浪街頭更加難堪。

 

流浪動物在固定的區域已建立起一個生活圈,群體依靠著地區的資源生存,而社會針對流浪動物的討論,不外乎是浪狗浪貓造成的困擾,包括環境的衛生、病菌的傳染、過度繁殖和發情時的攻擊行為,TNVR的建立為的就是解決這些問題。

 

支持反對 各持己論

 

TNVR的建立獲得許多動保團體、人士的支持,他們認為,透過結紮能抑止流浪動物過度繁殖,停止發情,進而減少因發情期而產生的攻擊行為,又於近年提出「接種疫苗」,替流浪動物施打預防針,避免犬貓生病、傳染病菌,最後將其放回原地,並且定期追蹤動物所處環境、身體狀況‧‧‧‧‧‧種種方式都是為了以人道的做法保護流浪動物。

 

同時,反對人士也提出TNVR所帶來的負面影響,曾有學術論文指出節育並無法減少流浪動物群,認為結紮手術對於動物的傷害過大,可能引發併發症;更提及以制度化控管流浪動物太過理想,作法未必能使大眾接受;處裡流浪動物的經費也成為TNVR難以實施的原因之一。

 

即便TNVR持有正反意見,雙方的宗旨皆以流浪動物與人類和平共處為主,若是有不傷害動物亦能解決社會問題的方法,又何必選擇撲殺流浪動物?TNVR是為了替動物發聲所制定的程序,社會大眾能否接受,在於是否清楚理解動物保護的相關知識及擁有正確的動保觀念,除了法規、制度的修改需要前進,更需以同理心對待動物,懂得尊重、包容每一條生命,才是全民共同的目標。

 

(圖片取自維基百科、Wikimedia Comm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