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要怎樣才有資格角逐奧斯卡獎呢?
答:凡是在前一年的元月一日到十二月三十一日之間,在洛杉磯戲院以「售票放映」形式上映,且電影片長超過40分鐘、上映日期不得少於七天,就可以報名角逐奧斯卡獎。
但是注意,假使電影已經在電視台放映,就沒有資格報名。1996年日片《大家一起來跳舞》(Shall We Dance),當年就因已經在電視台播出,失去角逐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資格。
問:奧斯卡的主辦單位是誰?
答:奧斯卡(Oscar)是由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Academy of Motion Picture Arts and Sciences),也常被簡稱為「演藝學院」。
問:要如何成為演藝學院的會員?
答:要成為具有投票資格(也就是可以決定奧斯卡獎得主)的會員,必須要受到現任會員邀請才能加入。由於投票決定奧斯卡獎的演藝學院是屬於封閉式的會員制。換言之,要成為會員就必須在電影工業有一定的資歷、累積一定的人脈,否則哪個會員,想邀請一個陌生臉孔加入演藝學院,跟許多前輩一起平起平坐呢?這也導致每年的得獎名單,往往偏向略帶保守的品味。
問:奧斯卡獎每個獎項的評審是誰呢?
答:演藝學院把所有的會員,按照他們專精項目細分為不同的項目,像是監製、音樂、編劇、點、短片與長篇動畫、視覺效果等...。換言之,每個獎項都有一群在此專業領域,學有專精的會員投票,且不得跨領域投票(例如被分到音樂的,就不能去投票選出導演)。演藝學院用這種嚴格分類的方式,決定每個獎項的入圍者;但是從入圍名單選出得主時,則開放可以跨項目的方式投票。
問:所謂的投票,是通訊投票嗎?
答:是的,演藝學院是讓每個會員,以通訊投票,選出他們心目中的最佳人選,然後把人選密封、寄回演藝學院,統計出入圍名單。至於從入圍名單公布後,演藝學院讓會員們進行跨項目的投票,而這次所有的投票結果交給會計師事務所統計,統計出得獎名單後裝入信封密封,直到頒獎典禮當晚才能揭曉;而所有寄回來的選票則在清點後銷燬,以求保密。
像是妮可基嫚(Nicole Kidman)在2003年以《時時刻刻》(The Hours)拿下影后,前夫湯姆克魯斯(Tom Cruise)便說最佳女主角那一票,他是投給了妮可,表示兩人之間絕無芥蒂。但是選票又沒公開,你信嗎?
問:所以,演藝學院的會員在投票之前,沒有召開所謂的「評審會議」嗎?
答:沒有所謂正式的評審會議,因為有資格投票的會員都是電影工業的從業人員,動輒有五千人之多,要集合大家召開「評審會議」似乎有點困難,這也導致了奧斯卡獎的「拉票」「造勢」文化。
問:奧斯卡獎要怎麼「拉票」呢?
答:通常電影公司會針對有得獎希望的作品,進行大規模的試片,邀請電影工業從業人員前來觀賞。雖然演藝學院對於會員的名單採取保密策略,不會外洩,但電影公司可以從各個職業工會著手,邀請工會成員前來觀看。
除了試片之外,也流行寄發DVD。但這類為了拿獎、特別製作的DVD,也很容易淪為盜版電影的片源,因此電影公司對於寄發DVD可說是又愛又恨。
問:那麼,所謂的奧斯卡獎要怎麼「造勢」?
答:有趣的是,奧斯卡獎的入圍名單是交給各個不同領域的會員投票選出的結果,但從入圍名單要決定出得主,則是讓所有會員參與投票。這導致了會員往往對於自己不熟悉的獎項「隔行如隔山」,所以造勢如果成功,就能挾帶高知名度給全體會員「洗腦」,有助於爭取到選票。
通常電影公司都針對各重要影展、影評人協會、各大獎項的得主,當作有希望拿下奧斯卡的得主加以造勢,讓他們接受媒體訪問、出席影展、在試片後接受現場觀眾提問等,以及最重要的就是刊登各種「懇請惠賜一票」的廣告。
問:也就是說,從入圍名單到得獎的過程中,可能很多演藝學院的會員,根本沒有真正看過作品?
答:不是可能,而是本來就是。畢竟演藝學院的會員都是電影工業從業人員,大家平日就是忙著拍片,一年能看完的電影可能還不如死忠影迷看的多。但又不得不投票,又怕投錯票,最好的方法就是「人云亦云」。看看各大影展、各影評人協會的得獎名單,不然就看看「金球獎」(The Golden Globe)的得獎名單,這樣跟著投就不會錯。就是因為這種跡象日益明顯,「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BAFTA,British Academy of Film and Televition Arts)便把頒獎日期,提前到奧斯卡獎之前,期望把自己的影響力發揮到最大。
問:奧斯卡獎可以「賄選」嗎?
答:當然不行,雖然演藝學院對於各電影公司的試片活動,沒有訂出嚴格的規定,但一般來說拉票活動往往都是口頭上「拜託」。倒是莎朗史東以《賭國風雲》(Casino)入圍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當年曾贈送給會員價值不斐、內有精美禮物的禮品袋,遭到「買票」的質疑。雖然最後提出的解釋是她代言的精品品牌所贈,但這樣的行為就讓演藝學院非常不高興。
圖片提供:Academy of Motion Picture Arts and Scien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