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典食神的背後 更經典卻失敗的大話西遊
余宗翰
2016-12-24 18:00

前幾天是周星馳《食神》的上映20週年,眾多星迷紛紛感懷這部經典。很多人都在爭論星爺最後一部好笑的作品是哪一個電影,其中有不少人認為是《食神》,這也是食神高密度笑梗之外,高討論度的另一個原因。

 

有人說,星爺不是不好笑了,只是他想轉型。說到轉型,被眾多人視為星爺至今最高經典的《大話西遊》的推出時間1994年前後,就可以看到星爺試圖在喜劇中融入更多人性與悲喜的嚐試,有些轉型拿捏不當,略顯不倫不類,部份則是觀眾無法接受。比如劉鎮偉與星爺苦心經營的《大話西遊》,當時有人走出戲院還咒罵被騙了,本想看場喜劇卻看到想哭。

 

《大話西遊》是星爺痛苦的失敗,當時的票房失利不僅讓他成立的彩星公司倒閉,甚至有人就質疑星爺要走下坡了,其創痛可想而知。但星爺沒有放棄,大話西遊不是他的封筆之作。與之對比,金庸的《鹿鼎記》被視作「最好看的金庸小說」(《天龍八部》被推為「最好看的金庸武俠小說」),儘管《鹿鼎記》裡的主角韋小寶為破格之作,但因為是封筆,金庸可以閒適等時間為他的大作翻案,星爺就沒有那麼幸運,他還有未來要拼搏,偏偏他的最高之作《大話西遊》逼得他要在喜劇包袱與轉型的野心之間辛苦地磨合。

 

兩年後星爺又成立自己的公司星輝海外,推出《食神》,這次星爺抓到適當的平衡點,叫好又叫座,讓他的新公司站穩腳跟,也讓好萊塢看到他的才華,想找他合作。

 

很多人在猜星爺早期作品中哪個主角是最真實的他,《食神》裡的主角Stephen周常被視為正解之一,事實上Stephen周就是星爺現實中所用的名稱之一。

 

《食神》的故事主軸就是一個大人物落魄後東山再起的故事,有人猜測這是星爺在影射兩年前《大話西遊》的失敗,裡面有句台詞是這樣的「我要告訴人們,我失去的東西也可以再要回來」。

 

成功的創作者往往喜歡向自己致敬,星爺在《食神》中也是如此,對Stephen周對女主角雞姐的叉燒飯的想念就被視為《大話西遊》裡「曾有一碗牛肉麵在我眼前我不懂珍惜,等到失去後才後悔莫及」之經典名句的再演譯,而「主角從暴躁的凡夫俗子因愛情而脫胎換骨」的主旋律也如出一轍,只是《大話西遊》更複雜,不多看幾遍還看不懂...

 

想一想,從叉燒飯變成黯然銷魂飯那微妙又令人莞爾的設定,比起《大話西遊》中突兀的天外一筆 ─ 不知從何而來的牛肉麵,更加具體而完整,或許是一種想補完遺憾的心理推動著星爺創作讓他東山再起的《食神》吧!

 

《食神》是經典對白密度很高的電影,但在回味那些對白時,看到Stephen周源自至尊寶的前世輪迴了嗎?


(首圖取自於維基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