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仁鐸:網路是工具,但絕非用來霸凌!
編輯部
2016-08-20 13:00

 

「我從來不去追究是誰造成我妹妹的不幸,因為深怕形成另一種霸凌!」

 

或許你不認識彭仁鐸,甚至從來沒聽過他的名字,但你可能知道在去年4月輕生的藝人Cindy楊又穎;而彭仁鐸,正是她的哥哥。

 

 

對於為何要將Cindy的粉絲頁更名、保存,並且繼續經營,彭仁鐸說,在妹妹輕生之後,粉絲頁吸引了30多萬的民眾關注,而這樣的關注應能化為正向的力量,來為社會盡一份心力、防治霸凌,這也是妹妹生前所希望的。

 

彭仁鐸說,現實霸凌跟網路霸凌最大的區別,在於現實霸凌能找到對象,並且大多是生活圈中的人所為;網路霸凌雖有可能是熟人發起,但在「破窗效應」的作用下,往往會使不少不知實情的人們跟進,整個霸凌現象無限擴大的情況,也會使當事人有孤立感,進而產生輕生念頭。

 

該如何將粉絲頁化做專業的力量,彭仁鐸串聯與網路較遠的社會福利團體,建置一個網路工具,利用網路的力量來協助年輕人,而「心地好一點,霸凌少一點」也於20158月正式上線。

 

 

以下為彭仁鐸接受Knowing深度專訪問答,完整說明他現在的「人生使命」:

 

問:有不少網友質疑你在妹妹輕生之後,面對媒體的態度有前後不一的情形,你願意說明嗎?

 

答:其實我的態度是沒有改變的,雖然妹妹之所以會輕生,可能是有特定人士針對她匿名做人身攻擊,但是由於她已經過世了,在目前司法單位只能針對言語上的惡意攻擊、加工自殺等方向處罰犯人的情況下,就算能追查出這位加害者,也沒有刑罰能夠處罰對方。

 

因此在妹妹走了以後,追究出加害者這件事本身也沒有意義了;但卻可能會掀起另一波網路霸凌風潮,所以我自始至終都是以「避免再引發另一波霸凌」的態度,來面對這件事情。但網路上不少捕風捉影的言論,甚至認為我間接協助執政黨限縮網路言論自由,這是不實的說法。

 

問:那麼你是如何將妹妹的粉絲團留下、並做出改變的呢?

 

答:在妹妹輕生之後,有更多網友造訪她的粉絲頁,我就在想,或許能夠利用這個龐大的群眾力量,替社會帶來更多正向能量。這個粉絲頁當初只能使用至5月底,但經過與臉書官方的申請後,他們也了解到其正向意義,並同意開通權限、讓它持續存在。

 

問:那麼你認為要具備什麼樣的要件,才算是一起「霸凌」?

 

答:我認為霸凌最重要的要件就是「群起攻之」,當很多人針對某個人做出人身、出身作批評、惡意攻擊就可以算是霸凌。

 

現階段呼籲反霸凌已有點晚,因為網路的特性,大眾已養成看到什麼事情就批評兩句,在我們的教育制度欠缺禮儀的情況下,霸凌就容易相應而生。常常會有眾人撻伐特定對象的情形,不過這顯然是不對的行為。

 

 

問:那麼對你來說,網路霸凌與現實霸凌有什麼差別呢?

 

答:現實生活中的霸凌,大多是發生在生活圈的人際關係中,因此你是可以知道是誰,且通常霸凌者是認識的對象,這是有辦法解決的。

 

但一旦將霸凌行為放大到網路上,你會發現這個範圍便無限擴大了,有時群起圍攻的霸凌更是連刪除使用者帳號也無法解決,這些惡意言論在網路上一定會留下痕跡,這對受害者日後的影響非常大。網路霸凌會使受害者更加無助,且由於不知道霸凌者是誰、聲援者較不外顯,使這些受害者感到自己被孤立、最終往往會走向絕路。

 

問:看起來網路霸凌很難以遏止,你認為我們應該怎麼做呢?

 

答:我想最接近核心的解決辦法,就是盡量不要去如「靠北」等等的匿名粉絲頁按讚,更不要去圍觀,就能避免更多釣魚文、引戰文產生,更可以避免受害者陷於不義中。

 

問:那麼對於有自殺念頭的人,我們應該怎麼協助他們呢?

 

答:我想應該要重視的是,我們所能提供的,是不是這些人所需要的呢?我覺得最簡單的例子就是,不要自以為了解他們,而用輕易、草率的態度跟憂鬱症患者說「加油」,這往往會造成反效果。

 

 

問:所以你建設的網路工具,一部分也是為了協助想不開、欲輕生的鬱悶民眾,那麼你怎麼去區分出是真的想不開,還是為了引起注意的人呢?

 

所以我們會借助專業社工的力量,他們有能力區分出誰是真正需要幫忙的。就像是1999市民專線,雖然也會接到民眾的惡作劇電話,但還是為了能夠幫助、救助到下一個可能需要求援的民眾。

 

不過由於年輕民眾不太有打電話求助的習慣,而是在日常生活中仰賴網路,所以這個網路平台的存在是必要的,而且比起打電話的方式,網路上可以查詢IP,很簡單就能知道這些需要幫助的人身在何方,在必要時第一時間就能提供協助。

 

問:那麼你在推動的時候,有遇到什麼困難嗎?

 

答:最大的困難是「如何去說服社福團體」。以我了解,現在台灣每天約有一萬個民眾需要心理諮詢,所以我們必須仰賴專業的力量;在平台成立前,我個人在維護這個有33萬個讚數的粉絲頁時,如果有遇到需要幫助的人,我都會轉介給社福團體,讓他們來做協助。

 

但如果有些民眾只是鬱悶,想找人聊聊抒發,我通常是在晚間十點多下班回家後,會一直陪需要聊天的民眾聊到凌晨,這段時間通常也多是容易想不開的高峰期,大部分我都會耐心的陪他們談談。

 

圖片來源:彭仁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