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學測今日登場,考生冒著寒風細雨應試,第一節考的是國文科,而往往被認為以「背」取勝的國文科,今年卻取材生活化。
孔孟思想只考了一題,國學常識也考得不多,但有考生表示考題皆須思考,怕壓縮到作文時間。
選擇題:
歌詞入題
以藝人張惠妹的「聽海」歌詞為引導,顯現文學作品常將個人情感投射到外在景物,表面上是海在悲泣,然而真正哭泣嘆息的卻是看海的人,以歌詞為例考文句呈現的手法。
大數據
以電腦演算數據分析為引導,連結古代文獻研究與數據分析,符合大數據的流行趨勢。
電影台詞
以電影「臥虎藏龍」女主角玉嬌龍的對白和文學家胡適的言論為考題,讓「新」與「舊」跨越歷史有所對話,並運用古典素材再加以重新詮釋,別具新意。
非選擇題:
「改變與轉化」,知識醞釀而生的創意
非選題第一題十分新奇,是從未出現過的「任務題」。
題目為學校將舉辦一場學習成果展,主題是,要考生寫出如何完成任務。像是落花化作春泥、咖啡渣成為製衣原料、老屋再生為新的文化空間,或是改變耕作方式,重新找回土地生命,請考生就相關知識和見聞,舉一項事例,說明所選事例和成果展主題的關聯。
第一題與第二題相結合,考驗考生觀察能力
非選第二題選文自作家琦君《髻》透過女子因青絲改變,而心境有所變化,要考生以文中角色五叔婆、母親、姨娘的髮式變化,反映她們人面對人生的心態、感受及調適之道。
時事入題,作文題目「我看歪腰郵筒」發揮空間大
第三大題的「引導寫作」今年以「我看歪腰郵筒」為題,請考生敘述看法感想及評論,內容須切合「歪腰郵筒」所引發的現象或迴響。原本挺直腰桿的郵筒,因颱風受災以致變形,進而成為大眾競相照打卡的寵兒,甚至延伸出特製相關產品,對此,考生的看法兩極。
有人認為考題簡單卻不好寫,難以陳述得有條理;也有人認為考題有趣、想像空間很大,易於自由發揮。
「我看歪腰郵筒」要考的其實不單單是這事件的始末,而是事件的後續效應及考生對此的觀察和反思。
相對於過去以背誦為主流的考題,今年學測的需要的國學常識較少,旨在理解文意及閱讀速度。
而在非選擇題的生活化,更昭示了「知識的本質」,學生不僅僅需要熟知課本上的知識,更需要的是,平時對日常生活的體察,對時事的敏銳,以及對事件的批判能力。
你可能也想讀:給學測考生的5大愛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