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研究的性別失衡,藥物實驗多用雄性鼠
端傳媒
2016-05-17 15:45

有研究發現,女性比男性更易對藥物產生副作用,而科學家們認為,這可能與藥物試驗中多用雄性動物有關。

 

為解決醫學研究中的性別失衡,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NIH)推行新機制,要求申請經費的研究者在實驗中關注性別差異,包括在脊椎動物實驗中使用兩性動物。

 

有研究者認為,此舉有助於發現兩性動物對藥物的不同反應,從而為這些藥物在人類身上試驗提供參考。但也有人指出,動物畢竟不同於人類,應更多地關注不同性別人類的差異。

 

「當時人們還沒有意識到,將研究男性得出的成果用於女性身上,在科學上是不恰當的。」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女性健康研究辦公室主任 Janine Clayton表示。

 

藥物實驗中較少依賴女性或雌性動物,一般是為了避免她們生理週期的干擾,以及避免對她們的後代造成影響。

 

但有分析發現,雌性鼠在激素週期內各項生理指標的變動並不比雄性鼠大;而將雌性動物及女性排除在實驗外,可能導致實驗結果因忽略性別差異而出現偏差。

 

為了推動科學進步及性別平等,NIH 於1990年成立了女性健康研究辦公室(Office of Research on Women's Health,ORWH),並從1993年起要求所有由 NIH 資助的臨床研究必須包含女性參與者。

 

此後,科學研究逐漸發現了一些藥物會對男女產生不同影響,例如低劑量阿司匹林對男性和女性有不同的預防效果。如今,NIH 資助的臨床研究中,女性參與者的人數也已超過男性參與者。

 

但女性更多出現藥物副作用的現象仍然存在。ORWH 主任 Janine Clayton 認為,問題可能出在藥物開發的早期階段──動物試驗中。據她所知,80%使用實驗鼠測試的藥物試驗中,使用的都是雄性實驗鼠。

 

NIH 於2014年起制定新政策,要求研究者上報研究申請時,同時報告平衡實驗中動物性別比例的措施。與此同時,論文發表的審核要求也會做出相應的調整。

 

從事多發性硬化癥(multiple sclerosis)研究的學者——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神經學家 Rhonda Voskuhl 表示,過去研究者們大多使用雄性鼠做實驗,也很少報告實驗中的性別差異,直到他們開始研究雌性動物時,才發現硬化癥在雌性動物中的病變過程是不同的。這一發現有助於女性多發性硬化癥患者的治療,包括利用孕激素減輕症狀。

 

但哈佛大學教授 Sarah Richardson 指出,僅僅在實驗中使用兩性動物,對解決女性遭遇的醫療不平等未必有效,因為人類有不同於動物的性別差異。她指出,在北美地區,女性比男性服用更多處方藥、更多地看醫生、更容易感到不舒服;NIH 需投入更多資源研究這些差異。 

 

本文獲端傳媒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