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子賢捐兩千萬給報導者,可以燒多久?
林怡嫺
2015-09-01 18:50

台灣首創以公益基金會方式成立的新媒體「報導者」成立,「一次性贊助」2000萬元的捐助者代表、和碩董事長童子賢宣示「三不原則」,強調不擁有、不干預、不回收。意味著日後「報導者」營運與人事成本,還是得靠自己生存。

 

●如果童子賢不贊助了,新媒體怎麼走長遠的路?

 

為確保編採獨立,「報導者」初期不作廣告,甚至是Google聯播網的廣告也沒有。因此營運經費來自社會捐助與會員支持,目標第一年營運要收到1000萬的會員費,來支持營運與人事成本。若是大額贊助者日後不再投入,經費就主仰賴會員支持的報導者,要如何走長遠的路?

 

何榮幸表示,根據各國新媒體的經驗,長期必須減低外界大筆捐款的依賴,全力發展會員制,藉由社會各界對「報導者」的認同和支持,累積足夠會員數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要做深度調查的報導,他們是誰?

 

「報導者」團隊成員陣容堅強,據《INSIDE》報導,包括總編輯何榮幸、總主筆張鐵志、顧問黃哲斌、知名作家房慧真、曾任中國時報的資深文化記者汪宜儒、以獨立記者身份,透過集資踏上車諾比核災災區白俄羅斯採訪的廖芸婕、還有風傳媒記者的王立柔等人。

 

預計接下來的海選計劃,還會招募10人,編制25人,也會有在業界10多年的資深工程師加入,協助網站運作。

 

兩位創辦人何榮幸與張鐵志,是台灣媒體產業中生代領袖一時之選。不過,在基金會的非商業組織中,他們也是領薪水的員工!我們都知道媒體創辦的辛苦與艱難,受董事會監督、作為實際經營者的兩人,如果沒有股權激勵機制,真的再次印證他們崇高的理想性。

 

●數學時間:會員制與小額捐款,有實現可能嗎?

 

從陣容堅強的團隊成員來看,這是一個頗具規模的新媒體,每年人事和營運成本上看3000萬元。

 

但由於目前的會員年費制度尚未公布,若是以每人一年繳交1000元支持「報導者」,要達到第一年目標的年費收入1000萬元,則至少需要1萬名讀者的支持,其實仍不足夠支付基本營運成本。

 

以風傳媒的例子來說,去年第一年的草創期目標是流量,今年目標則是要把流量變現金,也就是廣告收入。不過,雖然風傳媒流量已經躍居台灣前六十、七十大網站,但發展廣告客戶還是很辛苦。同樣,在人事費用龐大的前提下,必須要盡快「變現」!

 

因此以目前台灣媒體環境之下,如何讓大眾免費閱讀好內容,又能說服閱聽者花錢支持,大家都很期待的「報導者」的運作模式,能交出一張漂亮的成績單。

 

●延伸閱讀:沒廣告、不營利,報導者的理想能成真?

 

圖片來源:報導者The Reporter粉絲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