聰明人也有煩惱!智商高的六種負面作用
郭珈寧/編譯
2016-11-27 07:04

 

你可能會認為,如果自己的智商再高一些,生活就會變得更輕鬆、快樂和充實。但問答網站Quora上有一個關於「智慧是如何變成詛咒的?」的問題收穫了上百個回答。這些答案證明,事實根本不是你想像的那樣。

 

Quora用戶提到了各種各樣的情況,從別人對他們高得離譜的期望,到總是被看成吹牛者的困擾。

 

下面,我們收集了一些最具有啟發性的回答,並將為你解釋他們背後的科學現象。

 

經常思考,而不是感受或體會

 

Quora用戶赫德爾德(Marcus Geduld)表示,他通常都能很好地理解自己的感受,也可以向別人表達這種感受——但他從不覺得能通過分享而獲得釋放。

 

「這是聰明人常要面對的問題,尤其是那些很會表達的人。那些表達能力稍遜的人們傾向於通過肢體語言來發洩,他們會大喊大叫、擊打東西、踢踹跑叫、哭泣、手舞足蹈或蹦躂‧‧‧‧‧‧而我會選擇『解釋』我的情緒。等我解釋完了,所有這些情緒還是堆積在心裡,只不過多了個標籤。」

 

赫德爾德的觀察強調了認知與感知能力的區別。

 

科學家們不能確定上述兩個因素之間是否存在聯繫,以及存在著怎樣的聯繫,但一些有趣的研究表明,高情商可以彌補低認知,至少在工作場所是這樣。換言之,那些超級聰明的人給人感覺是並不需要通過感性技巧來解決問題。

 

人們常常會期待你會出色發揮

 

「在任何情況下,你都會自動被歸類為最優秀的」,羅西納‧納奇爾(Roshna Nazir)寫道,「你沒有可以傾訴自身弱點和不安全感的對象。」

 

更重要的是,如果你的表現沒有達到預期,你會感到恐慌。

 

「這讓你對失敗變得非常謹慎,有時候你會因為對失敗可能的恐懼,而不願去冒險」,沙魯巴‧梅達(Saurabh Mehta)寫道。

 

在今日心理學網站(PsychologyToday.com)一篇名為《聰明孩子需要明智的撫養》(Smart Parenting for Smart Kids)的文章中,作者寫道,如果孩子很聰明,並且在學校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他們的父母反而最擔心他們的成就。

 

這篇文章的作者寫道,不幸的是,「有時候,這樣會導致家長們太過關注孩子的行為表現,而忽視了他們的角色定位。」

 

你可能體會不到努力的價值

 

一些Quora用戶提到,聰明人會覺得他們比別人更輕易獲得某樣東西。但高智商的人並非最容易成功的,聰明人可能很難學會成功所必要的堅持。

 

就像肯特‧馮(Kent Fung)所說:「如果擁有高智商的人早早發現自己不需要太多努力和毅力,這時智慧會成為一種麻煩,他們也會因此難以養成良好的職業道德品質。」

 

一項研究發現,責任心(例如工作的努力程度)實際上與某些智力能力呈負相關。研究人員認為,非常聰明的人可能會覺得自己不需要太過努力,就可以達到他們的目標。

 

別人可能會因為你試圖糾正他們而生氣

 

如果你知道某人剛說了一段完全不準確的話,那種想要澄清的衝動是很難抑制的。但你必須清楚地認識到一個事實——別人可能會因為你的舉動感到尷尬或被冒犯——你也可能因此面臨失去一些朋友的風險。

 

高智商也是一種煩惱,拉克西特‧卡拉姆雷迪(Raxit Karramreddy)表示,「當你每次都要指正別人的觀點,他們就不和你交往了,也不會和你對話。」

 

你可能會想得太多

 

這篇Quaora的問答帖裡有一個共同的主題,就是花費太多時間去分析和思考。

 

一方面,試圖找出每個概念和經歷存在的意義會讓你變得多愁善感。

 

「你會發現所有的事情有多不堪一擊,一切都沒有任何意義。你在努力尋找答案,而經過令你崩潰。」阿卡什‧拉達(Akash Ladha)寫道。

 

事實上,2015年一份覆蓋甚廣的研究發現,語言能力的確與憂慮、反思有著緊密的聯繫。

 

從現實的角度看,聰明人之所以不停地嘮叨,是因為他們覺得無法做出決策。提爾單卡‧查克拉波提(Tirthankar Chakraborty)寫道:「你對自己的決策潛在後果的認識,尤其是對結果的過度分析,可能會讓你永遠做不出決斷。」

 

你知道自己有多無知

 

超級聰明往往意味著承認自己認知的侷限。不論你怎麼做,你都不可能學會或懂得一切。

 

就像麥克‧法爾卡斯(Mike Farkas)所寫的那樣:「你知道的越多,會覺得自己懂得的越少,這時智慧會變成一種詛咒‧‧‧‧‧‧」

 

法爾卡斯的觀察與心理學家賈斯汀‧克魯格(Justin Kruger)和大衛‧杜寧(David Dunning)的經典研究頗為相似——越缺乏智慧的人,越容易高估自己的認知能力,反之亦然。

 

例如,在一個法學院入學考試的試驗中,得分最低的學生往往會高估自己答對問題的題數,比例接近50%。同時,那些得分最高學生的則幾乎不高估自己答對題目的數量。

 

(翻譯:周依帆;陳升龍)

 

 

以上圖文,由界面新聞授權。

界面新聞只服務於獨立思考的人群,據說全中國最牛的記者都在這裡寫稿。想勾搭他們就速速下載「界面」APP。

原文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