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年指考成績公佈後,發現部分考科難度變化大,造成許多考生預期分數落差不小,加上今年首度各校系最多僅採計5科分數,導致往年錄取資料更難以直接參考。在這樣的情況下,考生對於選填志願出現了更多疑問,到底該怎麼填?
問題一 高分低填是浪費分數嗎?
講師張維憲認為,其實沒有浪費分數的問題,考生只要確定,自己對第一志願比第二志願的上榜動機更強即可。會出現這個迷思的人,多數是按去年最低錄取分數來選填志願,但要注意的是,最低錄取分數只代表該系錄取「最後一名」的成績。錄取考生分數其實高低都有,若把所有上榜生分數取「中位數」或「平均數」,可能就會得出不同結果。況且,若選擇的校系是自己所愛,又何必在意是第幾名考進去,或分數比同學多幾分?
問題二 冷門科系到底能不能念?
南湖高中老師龔靖淳表示,所謂冷門或熱門,沒有一定標準,未來很多工作現在甚至還沒出現。熱門科系經常有「風水輪流轉」的現象,例如法律系一直是很熱的科系,但國內律師早就人才過剩;反倒是以往受到冷落的基礎科學,如物理系這幾年反而翻身成為當紅炸子雞。 張維憲表示,考生們若以就業為考量,也要把眼光放遠,應該思考7年後(大學、研究所、服役共7年)社會需要什麼人才?舉例來說,對現在高中生而言,將來就業時面對的是「老年化社會」,健康管理、老人服務事業管理等科系可能才是主流,但這些科系現在並不算熱門。
問題三 名校情結難解,要選校還是選系?
龔靖淳認為,校系排名已逐漸模糊,有些私立大學「名氣」雖不比公立,但其特色科系,或提供交換學生到國外知名學府進修的機會,卻不一定遜色。張維憲說,不知道要選校還是選系的困惑,特別容易出現在「中段生」(國立後段、私立前段)身上。選校固然重要,但部分私校的明星科系,有時反而更受業界肯定。若因堅持進國立名校,而選擇自己沒興趣的科系,打算透過轉系或修雙學位做彌補,也要考慮到轉系失敗的風險,或延長修業年限的成本,能否承擔?「這是條可行的路,但不見得是條好走的路。」
回到問題的根本,選填志願的結果不代表考生的未來會如何,不過絕對會對考生的未來帶來極大的影響。在選填志願之前,最好先思考未來想成為甚麼樣的人,過甚麼樣的人生,再來選擇要讀甚麼科系。
●立即下載KnowingAPP,帶給你移動世代最酷的閱讀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