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政岷:最不能被取代的紙,可能只剩衛生紙
鄭寧
2016-08-09 11:03

「手機成為新一代無法避免的工具。」時報文化董事長、台北書展基金會董事長趙政岷在「WHATs NEXT!移動到未來」移動網路產業高峰會上表示。

 

趙政岷強調,現在台灣人一天用手機的時間長達三小時,為全世界之冠,加上近日興起的寶可夢風潮,對於媒體而言,無論是內容或是載具應用上,我們該如何改變,成為媒體產業最大的挑戰。

 

「新的閱讀方式,大大影響了出版產業。」提及載具及內容時,趙政岷也提到,過去我們會認為,出版產業是將作者寫的書出版後再放到網站上,但現在有許多書籍作品卻是倒過來的,很多都是作者在部落格的文章,或是網站上發表的漫畫,最後集結起來再出版成書籍,顯然新的閱讀方式,改變了現在市場。最後他也開玩笑的說,「現在最不能夠被取代的紙,可能只剩衛生紙了。」

 

媒體講堂

 

台灣出版業風氣自由,過去最成功的時候每天都有上百本的新書問市,然而近年來台灣的出版市場卻出現寒冬,不僅新書銷售大幅下跌,有些小型出版公司甚至面臨運作的危機;這不光是台灣產業的問題,對讀者而言,這樣的現象也將改變往後的閱讀市場。

 

同時為時報文化董事長以及台北書展基金會董事長的趙政岷,儘管進入時報文化僅三年多的時間,在面對如此艱鉅的挑戰,他改以擴大出版規模的方式,讓產品走向多元化,不僅迎接挑戰帶來的困境,更是搭上這個機會找尋出「書本之外」的可能性。

 

當其他出版業都走向「極小化」時,時報文化反而「極大化」,希望透過擴增編輯群,讓產品走向多元化,除了廣為人知的人文社科類,也增加了圖文書、生活類,甚至是漫畫書等,希望吸引到各個年齡層的讀者;趙政岷表示,書的量仍會維持,但會花更多的時間去做創新嘗試。

 

 

先前中山書街的問題討論的沸沸揚揚,書店無人光顧並不光是地點問題,讀者閱讀習慣隨著科技業的發達而出現巨大轉變,可能也是實體門市營業額下滑的主因。

 

趙政岷也提到最近有越來越多的出版品,是來自於部落客或是網路紅人的「網路式拼湊文章」,使得嚴謹的文學創作因為市場需求,而被視為市場毒藥;出版公司為了生存的情況下,未來台灣多元豐富的出版樣貌也有可能會漸漸消失。

 

不過這也並非是無解之謎,趙政岷表示可以試著從原點做起,像是推動學校閱讀時間,或是培養分享經驗的樂趣;而在這個時機點上,市場的秩序除了業者必須堅持之外,政策的介入也是相當重要的一環,多管齊下才是真正解決問題的方法;他也強調,今年正是台灣出版產業相當關鍵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