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大學唸了六年,多出近兩年的時間踏在校園與職場的交叉點,有機會以中間人的身分看著不同族群對彼此的期待與失望。漸漸發現在M型社會生活下,長輩嘆著世代的落差越來越顯著,年輕人認為長者因為不想嘗試瞭解、根本不懂為何我這麼做。造就雙方對彼此的認知越來越模糊、也越來越不想好好溝(傾)通(聽)。
是學生,就該被貼標籤嗎?
教授認為學生該會的竟然不會,學生認為教授該教的沒教會的差異,除了教學內容與理解力外,應該歸咎於師生溝通方式和關係。個人認為的確大學環境裡,不是超有危機感的學生瘋狂旁聽、選修外校課程,活躍在社團活動裡,畢業後秀出漂亮履歷,就是隨遇而安,熬夜瘋狂玩GAME、暢飲整夜不闔眼為什麼不可以、畢業後做什麼工作只要能睡飽飽吃好好依舊確幸的同學。
沒人想當冠名產生器...
但就同樣天平來看,教授們何嘗不是如此,校園裡不也是有著與生同憂以教育為己任認真教學的大學教授,就是將學生當做論文冠名產生器、看心情上課教學的教授。當學生的確該敬重有許多人生歷練的教授,但遇到總以非黑即白的標籤將我們分流的"雷"教授,的確讓人心中不禁生起OS問道:這就是當教授的氣度和眼界??
大學教授教學風格實在太迥異,不少沒給馬兒草吃,卻妄想要馬兒好的教授們,除了教學問題外,往往在學生問題還沒問完前,就以連珠炮的TEMPO試著以高深的想法來點評我們,卻忽視掉問題背後的真正訴求;拜託請想想您阻礙的不只是大學教育環境和生態,還攸關著青年學子所嚮往的未來,請試著在上課教授讓我們雙方好好溝(傾)通(聽),更認識彼此的觀點、營造更多新思路。
最後站在中間不上不下的我,期許自己與各位一起在該玩該放鬆的時候好好及時行樂,在該燒腦汁吸收的時候放肆學習,像充滿人生歷練的長者學習,一起減少M型社會的差異,成為最理想的自己。
圖片來源:天空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