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斷透支!台灣還有「人才存款」嗎?
專欄作家蔡宜兼
2016-02-19 20:52

臺灣各階段的經濟發展過程,其實人才一直扮演很重要的角色,特別是海外歸國的學者與企業家,與國內接受教育的僑生們或留學生。

 

這些歸國的專家學者與企業家,運用多年累積的知識與能量,透過海外的聯結網絡,將新的產業與商機帶回母國,多次創造臺灣經濟成長的動能,讓產業多次度過轉型升級的難關;而這些僑生與留學生,多年在臺灣接受教育,瞭解臺灣的網絡與母國的市場,在離開臺灣後許多人都成為產業打開當地市場的代理商或者通路,不僅減少產業進入新興市場摸索期與錯誤成本,有些人更成為臺灣與新興市場的重要橋樑與平台。

 

這兩類型的人才,就是『人才存款』,臺灣透過出國留學,或者僑生或者留學生等教育制度,將人才存在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土壤、不同的市場,也將不同文化、土壤或市場的人才存在臺灣,就像絕佳的威士忌或葡萄酒在不同風土文化,與不同容器下,靜待最佳的魔法師「時間歲月」的催化下,一步步熟成風味殊異的佳釀。

 

 

但前20年的時間,一方面因為電子資訊產業的成功,應該定期存入的海外留學的人才數量減少、時間縮短且距離縮短(歐美降低,紐澳增加);另一方面因為對岸強國的崛起,應該定期存入我國的僑生與留學生人數人數也逐年減少,這種『人才存款』減少的狀況,某種程度是一種先期的警訊,表示對未來的投資減少,在10年或20年後的,表現出來的結果可能是新興產業沒有通路或者門戶可以打開歐美或者東協市場,可能是歐美或者東協市場只知強國產品不知其他。

 

投資未來,才有未來。蜉蝣之力雖不足以憾樑柱,但不試一試其心不死。最近嘗試與一些團隊嘗試在不同的市場存入一些創業人才,希望這些種子可以為臺灣的產業創造更多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