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現在商業雜誌封面上的首席執行官(CEO)多擁有大氣、外向的性格,這樣能更好的吸引投資者、贏得合作夥伴,並團結手下員工。
不過,内向型CEO管理的公司是否會表現不佳?還是業績更好?
如果我們知道不同的CEO性格特徵會帶來不同的營運結果,董事會是否應當據此聘用經理人?
一項新的研究試圖找到答案。來自芝加哥大學、哈佛大學和史丹佛大學的研究者們通過對電話會議進行語言學分析,將4591名美國上市公司CEO歸納為五種性格類型,分别為隨和性、謹慎性、外向性(與内向性相對)、神經質(與情緒穩定性相對)和開放性,心理學家將其稱為「大五模型」,該模型已經使用幾十年了。雖然這一模型對預測個人的特定行為和決定不是很有效,但能幫助我們預測他們未來的大體輪廓。
研究者發現,相比在開放性上獲得平均分的CEO,獲得更高分數的CEO所在的公司,在研發方面的投資要多出10%。在外向性上得分很高的CEO,其公司的資產回報率反而低2%;相反,内向型CEO所在的公司,其整體表現更好。
該研究是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發布的工作文件(working paper),但還未經過同行評議。
作者還強調,研究结果顯示的是相關關係而非因果關係。參與論文寫作的芝加哥大學教授史蒂夫.卡普蘭(Steve Kaplan)表示,外向性格和更低投資回報之間關係的一個解釋是,正在衰落的公司或許會尋求一個頗受歡迎的人物來挽救危局,結果這人為最終的失敗背了黑鍋。不過,本次研究的結果支持了之前研究的結論,一個尋求魅力型經理人的公司往往會失望而歸。
卡普蘭提到了惠普公司的卡莉.費奧麗娜、傑西潘尼公司的羅伯.約翰遜和家得寶公司的鮑勃.納德利,這些外向型人物被公司大張旗鼓地引入,但最後的结果卻不及預期。
「至少從研究結果中,我們可以看到哪種人在哪些公司工作,卡普蘭說,下一步就是弄清楚是否只是偶然關係。」
研究者們開始通過另一項學術研究中的採訪和員工調查,對119名CEO的數據及性格展開進一步的分析,上述材料也由管理評估公司ghSMART共享。在建立起CEO說話方式和性格特徵之間的關係後,研究者們得以用統計方法來預測其他CEO的性格特徵。
比如說,喜歡使用第一人稱、說話愛用長句,且句中副詞很多的總裁們偏向於神經質人格;而喜歡用6個字母以上詞彙、說話猶豫,且使用修飾語的總裁偏向於盡責型人格。研究者們接著將這些語言組運用到了數千名公司總裁組織的70329次公司收入總結會議上。
該研究的一個漏洞在於範圍僅限於CEO群體,喬治梅森大學研究數據運用及濫用的心理學教授派翠克.麥克奈特(Patrick McKnight)指出,研究者並未考慮這些特性是否是用於其他人群。
「所有針對優秀人群的研究通常對結果有依賴性」,麥克奈特說,「這些人能成為CEO是有原因的,我們需要知道對那些沒法成為CEO的人,會得出什麼結論。」
不過卡普蘭認為,該研究雖然比較初步,但是對那些喜歡引進強勢性格的董事會或許是個警告:「再雇用外向型管理者時要小心,確保他們同時有實幹者的名聲。」
(翻譯:王一諾;編輯:崔璞玉)
圖片取自pexels
以上圖文,由界面新聞授權。
界面新聞只服務於獨立思考的人群,據說全中國最牛的記者都在這裡寫稿。想勾搭他們就速速下載「界面」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