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紀年法,台灣人知道的可能只有公曆紀年(即西元紀年)、民國紀年與日本的天皇紀年,少數人知道伊斯蘭世界的伊斯蘭紀年。
世界上最主要的紀年法當然非公曆莫屬,很多國家因應世界化都捨棄了原本的曆法,改用公曆,但仍有少數國家堅持用舊法。雖然這造成各國對接年代的不便,卻也讓世界更加複雜而有趣。
以下介紹5個少為人知的紀年法
希伯來曆
希伯來曆是全世界猶太人堅持使用的傳統曆法,包括以色列。跟公曆相比,希伯來曆會多出3761年,亦即希伯來曆的第一年在西元前3761年,依據舊約聖經,那是上帝創造亞當與夏娃的日子。希伯來曆是陰陽合曆,與農民曆相似,一年有355天,少公曆10天,所以置閏年,閏年長達385天,而19年7閏,其閏法較為複雜。
泰國曆
泰國曆的前身是中國傣族的曆法,但1888年泰國國王拉瑪五世改換成公曆。不同的是,泰國曆以曼谷建成為第一年,即西元1782年,且以建城日4月6日為一年之始。1912年國王拉瑪六世將泰國曆第一年改為釋迦牟尼佛寂滅那一年,即西元前543年,且一年之初改為一般的1月1日元旦。
印度曆
印度是全世界種族與語言最多的國家,也因而印度各邦各族有各種五花八門的曆法,為了統一曆法,印度政府在1957年制定印度國家曆,是一種太陽曆,一年365天,與公曆相同,但一年設六個季節,每季兩個月,分別為春季、夏季、季風季、秋季、冬季、露季。
印度曆的第一年設定為西元78年,之所以如此據說是因為西印度的塞種人在這一年征服印度要地馬士臘,建元慶賀,但同年印度安度羅國王擊退塞種人,也建元為紀。而後這種紀年法就被傳承下來,西元1至5世紀曾廣泛使用於西印度、南印度與孟加拉、尼泊爾等國。
(金日成)
主體曆
東亞才六個國家,卻有四種曆法。北韓原本跟中國大陸一樣採用公曆,但1997年為了尊奉主體思想(北韓政治與勞動思想體系與理論基礎)創立人及北韓建國者金日成,特意改用主體曆。主體曆一切的曆法都與公曆相同,但紀年第一年設為1912年,為金日成出生那一年,剛好與中華民國建國元年同年,也與日本大正天皇的出生年份相同,是個有趣又方便的巧合。
孔子紀年
曾有一度,清末維新黨人提倡中國人以孔子誕生那一年,西元前551年為中國紀年第一年,即孔子紀年,簡稱孔紀。康有為與梁啓超師徒曾在他們創辦的《強學報》使用孔子紀年,但最後仍不為人所採用。而在孔子紀年之前,清末有識之士曾提倡黃帝紀年,又叫軒轅紀年(黃帝是軒轅氏),紀元第一年在西元前2698年。黃帝紀年在武昌革命成功後曾被各省政府採用,但最後因為黃帝紀年尊奉帝王的概念與孫文等人創建的共和政府中心思想不合而被廢止,被民國紀年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