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基百科今年滿15歲,你了解他嗎?
洪嘉鎂/編譯
2016-02-26 11:45

維基百科今年滿15歲了,對於有好奇心、喜歡探索的人來說,這就是一個超級讓人敬佩的存在啊!

 

我都數不清在我從小到大查資料、寫論文,後來做各種research的時候,維基百科曾為我打開過多少新世界的大門了。

 

 

在有維基之前,人類一直以來的百科全書都是乏味又封閉的。但維基的創始人Jimmy Wales 覺得這種把知識藏著、束之高閣簡直反人類。

 

難道就沒一個地方讓人能自由訪問人類知識的匯總嗎?

 

所以他拉著一幫有類似想法的伙伴,開始做一個能分享知識的網站。

 

但維基真正變成我們喜歡的Wikipedia,要感謝工程師Ward Cunningham。正是他創造的Wiki 技術(聽起來萌萌的,Wiki 這個詞來源於夏威夷語中的「Wiki Wiki」意思是快),一個可供多人同時在一個文檔上協作編輯的互聯網平台,讓所有人一起參與貢獻成為了一種可能。

 

從那以後,一個自發組織、自我修正、從未完成的在線百科全書就開始了迅速地自我生長:)

 

 

這可能是人類歷史上最大的一個群眾募資項目,也是最偉大的一個。

 

這是一個完全開放的知識庫,每個貢獻知識的人都是無報酬,免費授權的。人們貢獻各自的所知,維基百科再把這些知識分享給所有人。

 

地球上的每個人都應該有一份自由免費的百科全書。

 

這意味著所有人都可以拿維基百科上的內容做任何他想做的事情,不管是商業的還是非商業的。

 

因為所有人都能貢獻,另外一個逃不掉的問題就是,萬一出現了特別鳥的東西怎麼辦?

 

網站每一個簡單的改變都會在最近改變的頁面裡,這個頁面同時會進入到訂閱了這個詞彙的所有志願者的頻道。有人能很快發現頁面的變化,如果是個很鳥的東西,他們只需要簡單地恢復頁面就行了。

 

 

這種對詞彙質量把關的志願者,在全球大概有8 萬人,他們有個統稱的名字,就是Wikipedians(維基人)!

 

這可能是全世界最可愛的一群人了!他們在用各自的語言在完善同一本百科全書,還是完全沒有工資的!

 

他們需要為這個全人類最大的知識庫制定規則,審核每一次修改,並引導更多有相同理念的人成為wikipedians。

 

 

正是靠他們的熱心奉獻,從創辦到今天,維基百科已經變得超級強大了。它有280 種語言版本,超過2400 萬的海量詞彙,光英文版就超過500 萬條,你要花16 年不眠不休才能讀完所有內容。

 

這也是為啥有241 年歷史的(1771-2012)的《大英百科全書》紙質版後來被終結,不再印刷出版了。

 

 

如今Wikipedia本身是全球排名前十的網站,日均流量接近9億。但你知道作為這種級別網站的創始人,今年49歲的Jimmy Wales身家還不到100萬美元嗎?

 

明明以他們的瀏覽量,在頁面上隨隨便便放幾個廣告也能賺翻吶?Jimmy Wales 到底怎麼想的?

 

他的想法是:「我們拒絕廣告!拒絕商業化!」

 

 

他不想拿它賺錢,他甚至都不認為維基百科是只屬於自己一個人的東西。

 

維基百科現在是由Wikimedia Foundation 營運,是完全非營利性的。所以作為非營利慈善組織的維基,不需要其他公司教導如何商業化運營,反正人家不賣關鍵詞不賣詞彙。

 

為了保證公正客觀,Wiki 詞彙的修改也非常嚴苛。比如對於一個公司或產品的詞彙來說,任何和該公司有關的人都不能修改,每項編輯IP 永久保存而且可以溯源。

 

 

一個很有名的例子就是BP 石油洩漏事件期間,BP 想要修改負面wiki 詞彙,甚至想要花費巨資賄賂未果,反而釀成二次醜聞。

 

這也是為啥Google會無條件地信任維基百科,因為它提供的是有據可查的事實啊,而不販賣觀點!你隨便Google 一個詞就能感受到,搜索結果排第一的八成是維基:)

 

 

維基百科的有用還在於它還幫助了很多研究,比如通過維基百科的搜索關鍵詞能預測疾病的傳播。

 

美國的 Los Alamos 國家研究院曾經通過統計近3 年維基百科的搜索數據,對登革熱在巴西的傳播以及流感在美國、泰國、日本、波蘭的傳播做出了非常準確的預測。

 

與此同時中國一家獨大的百度在做什麼呢?我們就說一個最近的事情吧

 

 

 

也許維基還沒有逼近它編輯所有人類知識的崇高目標,但它已經創造出了一個人類文明史上獨有的系統和資源,惠及了全球無數有好奇心的普通人。

 

延伸閱讀:一分鐘帶你看完賈伯斯為蘋果做出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