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若羊毛因風起:消失中的撖羊毛技藝
or旅讀中國
2017-02-03 18:00

作者、圖 _Helen

 

說起大理傳統工藝,大部分人想起的就是紮染。其實白族還有一種世代相傳的技藝──羊毛氈,可惜已幾近失傳,想一睹這門手工藝,必須要到大理喜洲鎮的金圭寺村。

 

在楊雄標師傅堆滿黑白羊毛的百年老宅內,還能依稀看見昔日村內家家戶戶羊毛飄飛的繁榮歲月。楊師傅說,他的家族就是以羊毛氈起家,他是第四代傳人,他的曾祖母當年就以一雙巧手闖出名堂,蓋了金圭寺村第一座大宅。羊毛氈一般是用來做床墊,既保暖又防潮,睡在上面不易得風濕病。從前茶馬古道上的馬幫也用羊毛來做帽子和披肩,是風吹日曬的長途旅程中不可缺少的衣物。相傳 羊毛的技藝是由蒙古游牧部落傳入中國。

 

到了元朝,還曾設置工匠村,大量製作羊毛氈以供軍需。即使到了上世紀,金圭寺村有多達三百多家羊毛氈作坊,羊毛氈是生活必需品,也是結婚送禮常見的禮物。可惜隨著工業化發展,擀氈工藝被機械流水線所淘汰,現在只有三家作坊還在堅持。

 

 

楊師傅展示給我看他從高山上收集的羊毛,有黑、白、灰、米黃四種顏色,單單用這些天然羊毛顏色就可以擀出許多花樣。

 

工具就只有一把彈羊毛的大弓、卷壓羊毛的大竹簾和煮羊毛氈的大鍋。但是整個工藝流程非常繁複,僅是把羊毛彈鬆就花了兩三個小時,之後把羊毛放竹簾上再彈一次,反覆卷起、腳踏、澆開水,又經歷了五六個小時,往往做一張羊毛氈就要用上一整天。眼見祖傳的工藝日漸式微,楊師傅卻未曾消極過,反而創作出更多新穎的產品,例如掛肩袋、 iPad 套、花瓶、貓窩等,深受年輕人歡迎。遊客如果想現場購買他的產品,可以到今年五月才開放的大理海舌公園「開物集」工藝商店;亦可以直接到楊師傅的家參與 DIY體驗,製作直徑約五十公分的羊毛氈,費用為每人一百二十元人民幣,預約電話 :+86-15912265904。

 

本文圖文由《or旅讀中國》雜誌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