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意圖)
台灣智慧型手機的普及率超過7成,各個年齡層幾乎是人手一機,最近更是因為手機遊戲寶可夢的熱潮,造成走在路上都可以看到許多「手機殭屍」,走在路上還是專心看著手機,不僅危險,長期下來對眼睛和身體的危害也相當大,而這個行動浪潮已經從社交娛樂漸漸襲捲到職場上,許多上班族上班的時間也在滑手機!
滑世代跨越年齡
根據104人力銀行公佈的數據,上班族有三分之一的上班時間、平均2.63個小時在使用即時通訊(包含Line、FB Messenger、WhatsApp、WeChat、Skype等),其中有6成是公事、4成是私事,如果把通勤時間和下班時段都算進去,加上最近全民的抓寶熱,估計每天行動化的時間可能超過4小時,從這邊就可以看出,所謂「滑世代」不再是年輕族群的專利,行動化影響的層面已經跨越時代及年齡。
企業不限制
不只員工,現在有55%的企業也不再限制員工使用手機,反而因應行動浪潮,鼓勵員工利用行動辦公提高工作彈性和效率,例如手機打卡、假勤表單、即時交談、線上會議、動態分享等,全面行動作業,以人資為例,這樣就可因此減少50%以上作業時間。
電子製造業、傳統製造業、一般服務業、知識密集服務業這四大產業中,「一般服務業」對即時通訊軟體的黏著度最高,每天上班時間使用近3小時最多,無論公務(1.89個小時)或非公務(1.04個小時),都高於整體平均值。
問題產生
104職場資訊數據可看出上班族在上班時間使用即時通訊軟體是2.63個小時,其中,有1.65個小時(佔63%)處理公務,另外有0.98個小時(佔37%)處理私事,所以在上班時間用即時通訊處理私事,應該要節制,才不會造成上班不專心,進而影響公務。
另外,上班全面使用即時通訊軟體可能造成主管下班後交待公事讓員工工時無形延長,變成無限制時間的待命;而上班族使用即時通訊,也容易訊息零碎片段化,無法表達完整意思造成誤解,降低工作效率。
時代的進步固然為大眾帶來方便,但伴隨而來的不完全是正面效益,不論是年輕族群、上班族,甚至是企業,都應該適當使用,不要到最後造成物極必反了。
(資料來源:104職場360)
延伸閱讀:沒有了臉書,我們還有朋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