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觀點】俄羅斯的大殺器極超音速成主流
楊俊斌
2022-03-29 12:55

本文作者楊俊斌為資深兩岸媒體人,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立場。

俄羅斯、烏克蘭之戰,俄軍動用了極音速飛彈令西方世界有了戒心,目前擁有這類武器裝備並部署的只有中國大陸和俄羅斯兩個國家,武器的設計並非太難,但是摧毀性十足,相當難以防守。

俄、烏戰爭開打,整個戰場成為各國新一代武器的最佳測試場,新型無人機、地對空飛彈、反戰車飛彈紛紛出籠而且大膽使用、無限量供應,展現最新研發結果,主要是用來驗證戰場上的實用性。

其中,俄羅斯首次採用代號「匕首」極音速飛彈攻擊烏克蘭受到矚目,號稱飛行時速超越音速 5 倍以上,且能 1 小時內攻擊全世界任何目標,目前沒有任何雷達裝備能攔截的新型武器,一時之間成為全世界關注的焦點。

中國大陸在九三大閱兵則展示了一款東風-17極音速飛行器,是全球第一款服役的極音速飛彈,可變軌飛往射程可超過二千公里,號稱從大陸本土直接攻擊關島美軍基地,還可改裝載核子彈頭。

軍事上的理解,極音速飛彈就是飛行速度超過每小時 6,174 公里,也就是超越音速 5 倍。

高速飛行下,敵方發現飛彈來襲後,僅有短時間反應甚至無法攔截。

雖然傳統洲際彈道飛彈 (ICBM) 彈頭重返大氣層的準攻擊階段,飛行速度也可以超過音速的5倍,但無法在飛行過程中改變方向,沒有太多機動性,比極音速飛彈更容易攔截。

極音速飛彈與洲際彈道飛彈不同,發射後仍有改變航向的可能,彈性與靈活性更高,不易受敵方攔截,生存性更好。

如果和搭配傳統的彈道飛彈使用,將使敵方更難防備。

極音速飛彈構造大致分為兩種,首先是高超音速滑翔飛行器(HGV),發射到太空後,採類似傳統洲際彈道飛彈模式重返大氣層,再藉滑翔飛行器構造隨機飛行,欺騙敵方防空雷達逐步接近目標,最後在進行攻擊,中國大陸軍方主要就是採取這方面的設計。

另一種構形就是這次俄羅斯所發射的高超音速巡弋飛彈(HCM),速度雖不如 HGV 快,但仍能以極音速飛行,能以傳統巡弋飛彈低空飛行讓敵人無法偵測攔截,縮短反應時間。

兩種構形,對研發人員都是極高的挑戰。

以如此極速飛行,彈體與空氣摩擦生熱是關鍵。摩擦所產生熱溫度可能瞬間飆至 2,200°C 。經典超音速飛機如 美軍的黑鳥SR-71 戰略偵察機、俄掣的米格 -25 戰鬥攔截機外殻的鈦金屬在1,670°C就會融化,打造極音速飛彈外殼,材料與製程都是非常大的挑戰。

此外,高速飛彈在飛行途中的通訊導引也是關鍵。

飛彈飛行時高溫會在彈體周圍形成一團「等離子體」超帶電粒子,普通無線電訊號很難穿透,太空梭或載人火箭重返大氣層時也會遇到類似問題,與地面聯絡中心通訊通常會短暫的中斷。

極音速飛彈的超高飛行速度給了防空系統極大壓力,各國防空網路必須重新調整及改裝,花上更多的經費進行改良,重新思考防空模式將是未來強國武器庫中的新玩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