茲卡入侵東南亞 美對11國發布旅遊警告
余宗翰
2016-09-30 21:00

因為茲卡病毒在東南亞的疫情漸漸嚴重,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已針對11個東南亞國家發佈旅遊警告,尤其是孕婦,前往東南亞國家須確實做好防範。

 

感染茲卡病毒會怎樣?

 

為了敦促國人防範茲卡病毒,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CDC)已針對11個東南亞國家發布旅遊警告,分別為汶萊、緬甸、柬埔寨、印尼、寮國、馬來西亞、馬爾地夫、菲律賓、泰國、東帝汶和越南。

 

茲卡(Zika)病毒是一種靠埃及斑蚊等病媒蚊傳染的病毒,最早發現於烏干達的茲卡森林裡,被病媒蚊叮咬的人有可能會罹患茲卡病毒感染症。茲卡病毒與登革熱病毒有親屬關係,其病症也相類似,會有發熱、肌肉和關節痛、全身乏力與頭痛等情況,今年4月科學家已證實茲卡病毒會透過母親垂直傳染給小孩形成小頭畸型。

 

目前茲卡病毒還沒有疫苗可預防,加上潛伏期長達5到7天,在國際交通頻繁的現在很難制止其擴散,2015年茲卡病毒在中南美洲以至美墨兩國快速傳播,導致部份選手拒絕參加里約奧運,而東南亞的疫情也漸漸惡化,本月初新加坡懷疑出現變種。

 

 

如何防範?

 

台灣雖有檢出部份出國旅遊的國人罹患茲卡病毒,但案例很少,目前台灣還未成為茲卡流行地區。然而為了防患未然,平時要做好防蚊措施,注意居家附近是否有積水容器,減少蚊蟲滋生。戶外活動建議使用經衛生福利部核可、含DEET的防蚊液,並依照指示使用;若長時間在外活動,應穿著長袖衣褲,可在衣服上噴灑防蚊液,增強保護效果。

 

到茲卡流行地區旅遊時,應選擇裝有紗窗的居住場所。若無必要,建議孕婦最好不要去流行地區,盡量降低小孩罹患小頭症的機率。

 

 

若從流行地區家返國後,均應自主健康監測至少二週,如有任何疑似症狀,應儘速就醫,並告知醫師旅遊史。因為茲卡病毒有可能透過性行為傳染,所以自流行地區返國後,無論是否出現疑似症狀,未來6個月有性行為時,男性和女性均應採取安全性行為;而女性自流行地區返國後,無論是否出現疑似症狀,建議延後至少6個月懷孕。

 

謹慎起見,自流行地區返國的民眾要盡量減少被蚊蟲叮咬的可能性,也不應去捐血,如此一來,萬一自己是患者可降低病媒蚊擴散疫情的機會。



延伸閱讀:美國也淪陷 擋不住的茲卡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