刪除or繼承,互聯網巨頭如何解決「數位遺產」問題?
Mars火星傳媒/作者:易柏伶/張詠晴編譯
2019-08-23 17:09

 

近年來,「數位遺產」問題越來越受關注,這一問題的處理,與當今時代存活的每一個人息息相關。

 

刪除or繼承,互聯網巨頭們如何解決?

 

當我們註冊一些帳號的時候,真正仔細將隱私條款讀完的人有多少?

 

PingWest報導過這樣一個冷知識:每年我們在各種網站、APP上點過「同意」的所有隱私政策、條款,如果要認真讀完需要花上76個完整的工作日。然而,這些條款中與數位資產直接相關的一條是:用戶僅對帳號擁有使用權,帳號所有權歸平台公司所有。

 

大部分人都會為了方便而直接選擇同意。可見,我們手中處理數位資訊的權利早已「被選擇」。

 

除了普通網民,各大互聯網公司都需要考慮將要面臨的數位遺產問題。國外多數科技和社交媒體公司都針對用戶身故後,如何處理他們發布的網路內容,制定了相應的政策。

 

例如,2013 年,Google推出了「死亡服務」。每一位註冊Google帳戶的用戶都可以指定一位親朋好友作為接管帳戶。按照設置,如果Google發現你的帳戶在一段時間內沒有在它的世界任何角落出現,Google就會給你發送郵件。一旦你在一個月內沒有回覆,你的Google帳戶就會正式進入死亡流程。Google會向你指定的親朋好友發送你的Google帳戶數據包。Gmail 通訊錄、Google雲端文件夾、YouTube 播放列表等等,都可以發送到親朋好友的郵箱裡。

 

如果你不想給任何人發送任何數據,Google會幫你刪除它能管得到的帳戶。與此同時,你與Google有關的一切都會消失。

 

2015 年 2 月, Facebook 也推出了「代理人」功能。一旦死亡被證明,Facebook旗下各大帳號會應資產執行人設置中的要求:要麼刪除帳號;要麼移交給代理人繼續保留,以供親友紀念死者,允許代理人更改用戶個人資料圖片,置頂貼文功能以及要求平台註銷該帳戶等等。

 

蘋果和雅虎處理這一問題時態度更簡單直接。蘋果在條款中明確指出:用戶的帳戶不可轉讓,且 Apple ID 或帳戶內內容所享有的任何權利,將在用戶被證明去世後被刪除。雅虎旗下的Flickr則採用母公司的服務條款:一旦用戶身故,其帳號及帳號中的內容都將作廢。

 

而中國國內一些互聯網巨頭公司的數位遺產處理方式,同樣有所差異。

 

比如,騰訊旗下的微信與QQ和蘋果、雅虎一樣,使用「回收」政策。如果用戶的帳戶長時間未登錄,騰訊將對這些帳戶強行回收以免資源浪費。回收帳戶無法復原,帳戶上的資訊會被永久刪除。如果帳戶裡包含資產,親屬可以提供帳戶資金來源、有效的郵箱、死亡證明等相關資料進行資金轉移。

 

微博的處理方式與Google和Facebook相似,可以透過微博客服申請帳戶保護,官方覈實相關資訊之後,會將去世用戶的帳戶移交到新的帳號持有人。

 

但不同的是,騰訊和微博都沒有用戶生前指定「代理人」的選項,這顯然不是對「數位遺體」最負責的處理方式。儘管平台會因此省去一大部分營運成本,也規避了可能的法律問題,尤其是數位遺產的法律還未成形時。

 

國際上有關數位遺產繼承的法律星星點點,只有少部分國家有相關立法,大部分國家尚屬空白。

 

2014年8月,美國德拉威爾州通過了《數位訪問與數位帳號委託訪問法》,成為全美國第一個對網路數位遺產進行全面立法的州。 該項法律規定,繼承人和遺囑執行人有權接收立遺囑人的數位資產或設備。

 

俄羅斯在這一塊的法律相對成熟。國家遺產繼承法規定,網路數位遺產可以被視為可繼承遺產分類中的「其他財產部分」。

 

2017年,在全國人大常委會主持下,中國開始修訂《民法典》,第一百二十七條規定,「法律對數據、網路虛擬財產的保護,依照其規定。」這標誌著《民法總則》承認了網路虛擬財產的合法性。

 

本文為巴比特資訊授權刊登,原文標題為「數字經濟時代的困惑:人死了之後,數字遺產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