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碩今年起在印度大手筆推銷ZenFone,可是卻強碰小米,甚至小米創辦人雷軍的一口破英文,也讓華碩氣得牙養癢的。
根據工商時報報導,華碩8月將在印度大型體育場,舉辦「ZenFestival」活動,預期將發表3款聚焦高、中、低階市場的手機,頗有與小米,一別苗頭的意味。
過去經濟日報也曾報導,華碩董事長施崇棠對於小米等「對手」,採取飢渴行銷不以為然。
反過來講,小米認為華碩是對手嗎?
小米今年手機出貨量,預計在8000-9000萬台之間,華碩則上看2500萬台高標準。這有三到四倍差距!
HTC在四年前最高峰的那一刻,出貨量也不到五千萬台,成軍短短五年的小米,不僅已經攀上HTC當年的高度,更已經走出中國,挑戰蘋果與三星,甚至傳出要進軍美國市場。蘋果共同創辦人沃茲尼克就親口說,「小米將與Google,雅虎,蘋果,微軟,摩托羅拉等量齊觀。所以我在期待被小米定義的未來,是時候向世界展示小米了。」
這一段話,重點是「定義」。
我是一個科技決定論者,科技也確實一點一滴改變了我們的生命(想想那個沒有手機的時代),但是是誰來改變呢?從沃茲的話來看,谷歌的布林與佩吉、蘋果的賈伯斯、微軟的比爾蓋茲,還有逐漸被人遺忘的雅虎的楊致遠與摩托羅拉創辦人Paul Galvin,他們都曾或多或少的影響你我每一分每一秒的數位生活。
小米創辦人雷軍,如今成了沃茲口中的「那個人」。我先前提過,小米的平台化策略,已經在大陸做得有聲有色,而台灣還沒有哪一家公司,能夠往平台化的目標前進的,HTC、宏碁、華碩肯定現在都還不懂這個道理,或者是根本做不到、放棄了。
由軟體到硬體,也建立起了一個跨領域的獨家平台。包括小米手機、小米盒子、小米電視、小米路由器,還有傳說中的紫米平板,這些成功了結合網路介面與功能的硬體,搭上 MIUI 作業系統與 APP,就是一個極具潛力的小米平台
小米如今達到了450億美元的估值,超過Uber的400億美金,是全球最有價值的未上市公司。
在我看來,手機畢竟還是一個「量」的生意。畢竟消費者今天買了一台蘋果手機,就可能代表三星少賣了一台,這是血淋淋的零和遊戲(zero-sum game)。
在網路思維與顛覆性商業模式的創新下,小米影響力已經超越了實際出貨量數字,反映在450億美元的市值上,就是我們常說的「本夢比」。
在大陸,百度、阿里巴巴、騰訊,被稱之為「BAT」,確實是跑得最快的領頭羊。百度是中國的搜尋霸主就不用說了,Google恨天高的股價,就是為百度做了背書。阿里巴巴的淘寶、天貓商城、支付寶,在電子商務的競爭力,已經看不上AMAZON與ebay了,每年11月11日憑空創造出的光棍節購物狂歡,更是行銷學上的奇蹟式案例。騰訊作為中國網路遊戲的賺錢機器,從QQ到微信的典範轉移,都再次證明全世界的投資人,願意給予中國網路公司最高的本夢比。
小米沒有選擇跟BAT正面對決,反而走出了一條新路:由軟到硬!我們台灣人所謂的企業轉型,簡單的說,就是仍然走在在原來的老路上,想破腦袋去找新方向。不過,老路的方向,還是老方向。如果一家公司,能夠一直找到新路,自然就不會有轉型的問題,新路更是一直會有新方向、新機會、新商機,用雷軍的話來形容:只要碰上颱風口,連豬都會飛!這看得出來,小米「唯快不破」的速度。
小米剛剛在大陸推出淨水器,加上之前的空氣淨化器,還有手機、平板、路由器、電視、耳機、行動電源.....已經建構起一個硬體的新生態。
台灣是全世界最會代工做硬體的,但鴻海依然在為人作嫁,無緣創造硬體新生態。
圖片來源:雷軍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