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研烏醋又出包!你能不吃到黑心食品嗎?
編輯部
2015-09-11 12:16

 

根據中國時報報導,代工生產老字號「工研烏醋」、「工研豆瓣味噌」的大醇食品公司,從2013年起,涉嫌回收通路商的不良品、逾期品後重新加熱,再包裝販售,「舊貨混充現撈」。檢調接獲大醇公司員工「窩裡反」檢舉,該食品工廠多年來,回收過期醋類、味噌類產品再利用,混入半成品後加熱再重新填裝,用「新瓶裝舊酒」方式欺瞞消費者,大醇員工更向檢調坦承說出,「反正醋又不會壞,喝不出來。」該工廠這種手法已行之有年。

 

根據中央社報導,工研委託「大醇」製造,由「大安」負責標示,食藥署副署長林金富表示,大醇公司涉嫌自103年1月至104年4月21日間,將通路商退貨的逾期、即期或標籤破損等情況的產品回收。林金富指出,回收後重新混入新品再製成9項烏醋及2項豆瓣味噌產品並販售,問題產品應在9月13日午夜12時前下架,並通報轄區衛生局。

 

先前台灣知名醬油品牌「豆油伯」,過去品牌形象良好,曾獲屏東縣府十大伴手禮的殊榮,也遭消費者爆料摻入平價金蘭醬油,品牌形象大打折扣。豆油伯在官網聲明,表示去年底因生產線原料青黃不接,所以有部分醬油曾向大廠(金蘭)訂購調製,強調「品質同樣好」。但消費者仍然難以認同,認為豆油伯價格較一般醬油高上4到5倍的價格,認為混充醬油的行為「根本是欺騙!」

 

為什麼台灣的食品一旦成名之後,總會開始作怪?讓我們一起來清點這些年出包的大企業食品。

 

 

一、統一企業

 

以食品公司起家的統一企業,近年來跨入零售、物流、貿易、投資等領域,為台灣數一數二的大企業公司,但連年爆發的食品問題,讓不少消費者產生疑慮,旗下7-Eleven便利超商的City Cafe標語,更被惡搞為「整個城市都是我的化工廠」,嘲諷統一食品總是有過多的添加物,消費者根本是在吃化工品。

 

近年食安事件

 

●塑化劑風波:統一旗下產品茶裏王、保健運動飲料以及部分食品,被發現添加工業用塑化劑,可能會影響人類的生殖機能。統一企業第一時間發表遺憾聲明,與食品上油公司育珅公司劃清界線,事後卻被媒體查出曾因為原料不足,介入要求使用違法的起雲劑。

 

●不會融化的冰淇淋:統一冰淇淋經網友實測,發現在室溫下放置24小時後也未完全溶化,疑似添加過多的乳化劑。

 

 

●化學統一布丁:統一布丁遭查出雞蛋及牛奶成分微乎其微,還添加工業原料乙二胺四乙酸,價格只有原實用級原料的三分之一。統一對外聲明表示產品沒有遭受汙染,但為配合司法調查先行下架,經過半個月的時間,對外表示經檢驗無任何問題,又重新上架販售。

 

●雞蛋牧場造假:2013年7月遭爆出旗下生鮮蛋品標示來源為元氣牧場,實際上並不存在,卻以較高價格販售給消費者,有欺騙之嫌。

 

●椰子油風波:頂新黑心油風波也延燒到統一,經檢警徹查,發現統一熱賣商品包括統一布丁、瑞穗鮮乳冰淇淋,也都有使用越南進口的飼料椰子油。

 


二、頂新味全公司

 

味全食品工業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味全)是台灣一家大型食品企業,為頂新國際集團成員之一。味全在昔日的台灣食品業,享有「南統一、北味全」的盛名,也是台灣第一家股票上市的食品公司。不料2013年陸續爆發黑心油事件,味全形象一落千丈,民眾更發起「滅頂」行動,呼籲大家不要購買頂新味全的產品,然而在廣告及包裝的操作下,旗下牛奶品牌「林鳳營鮮乳」依然熱賣。

 

近年食安事件

 

●雞蛋牧場造假:媒體報導部分生鮮蛋品外包裝標示所謂「木岡專業牧場」,實為品牌名稱,使消費者誤以為是真實存在的牧場,因此有欺騙之嫌。

 

●橄欖油風波:衛生局2013年追查,發現味全旗下有21巷產品,因刻意隱瞞混摻大統長基含銅葉綠素的橄欖油,因此下架。

 

 

●餿水油風波:警方接獲民眾密報,發現強冠公司向主嫌郭烈成購買過期的餿水油,加入到自製油品當中,頂新有超過12款加工食品波及,立刻下架。

 

●飼水油風波:台南地檢署查出,頂新集團旗下正義公司前處長,鑫好公司負責人吳容合,涉嫌將飼料油謊稱食用豬油賣給正義公司,正義公司旗下油品「維力清香油」、「維力香豬油」、「正義香豬油」等油品皆混充飼料油。

 

三、王品集團

 

王品集團為臺灣餐廳連鎖集團,1993年由戴勝益創立,目前旗下共有15個品牌餐廳。過去曾以絕佳的服務態度在業界打響名號,近年來卻因為旗下食品屢次出包,不管是下架或退費補償等處理都慢半拍,形象因而大損,董事長戴勝益更在日前突然宣布退休,震驚業界。

 

近年食安事件

 

●重組牛肉:2004年爆發重組牛肉事件,其中貴族世家、原燒、西堤、陶板屋也不例外。王品集團澄清重組牛肉已停止販售,並推出全新的牛排,如西堤的原塊牛排。


●瘦肉精事件:2013年桃園縣政府衛生局稽查,王品旗下品牌原燒被檢出瘦肉精齊帕特羅殘留0.5ppb,王品發聲名立即下架處理。為補償消費者,2014年推出新台幣10元硬幣就能兌換原燒套餐一客,引發各分店陪對風潮,因動線不良飽受批評,甚至引起部分民眾因排不到而咒罵工作人員。

 

 

●餿水油事件:2014年9月,台灣爆發餿水油事件,餐廳湯品番茄蔬菜湯亦使用了強冠公司餿水油,卻未立即通報,被認為有隱匿不報之嫌。而頂新牛油被查出使用非食用油,王品集團多家分店使用到問題牛油,卻遲遲未提出良好退費方針,因此遭消費者埋怨。

 

四、鼎王餐飲集團

 

鼎王餐飲集團是臺灣餐廳連鎖集團,自1991年發跡,其麻辣鍋特請大甲鐵砧山黃天來師傅特別訂製而成,以良好的服務及退場時行九十度的鞠躬禮聞名。然而自2014年起陸續爆發食安事件,引發消費者抵制,但至今上門的顧客仍然絡繹不絕。

 

 

近年食安事件

 

●假湯頭事件:鼎王麻辣鍋湯頭遭爆料是用味精、大骨粉調製,四人份成本僅要66元,卻以385元販售。鼎王集團承認湯頭添加康寶雞湯塊,強調從未說是「天然」湯頭。事後遭媒體查出,中央廚房只有6名員工上班,工作紀錄更是一片空白,懷疑鼎王是委託「好神食品」進行湯頭代工。


●食材問題:旗下品牌無老鍋中的枸杞含致癌性農藥,販售的食材還遠高於進貨價,更遭踢爆廣告不實,遭勒令下架。

 

●茶葉有毒:旗下品牌囍壺人間茶館供貨商「華山茶廠」生產的頂級綠茶,遭北市衛生局檢出殘留恐致癌的殺蟲劑芬普尼且超標3倍。


近年來台灣頻傳食安事件,廠商聲譽雖然多有受到一些影響,但其產品多半仍在消費市場中販售。雖然2014年的食安風暴,立法院於在年底前三讀通過《食安法》,大幅提高罰鍰額度,且全面提高刑度與罰金,但台灣的食品廠商真的學到教訓了嗎?黑心違法行為仍然層出不窮,台灣的食安危機似乎陷入了永無止境的黑洞。

作為一位消費者,除了要拿回食物的掌控權,勇於拒絕黑心食品與企業,更要以更高的標準看待我們每天吃進的食物,不被價格或是品牌包裝所誤導,才能吃得安心,活得健康。

 

圖片來源:統一官網、台灣醒報自由時報蘋果日報豆油伯官網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自由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