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智立專欄】經濟發展為永續、永續發展靠經濟
專欄作家 王智立
2022-10-07 14:30

國際局勢的詭譎變化,不論是美中G2的長期爭霸對抗,全球新冠疫情的經濟衝擊與生活形態的結構性變化,俄烏戰爭的權力洗牌與能源價格的重新調整,如脫韁野馬的通膨帶來各國央行升息控管與美元強勢下的貨幣貿易戰,台灣的未來不該只有年復一年的停留在統獨、戰和、以及親A抗C的意識形態下原地打轉。 

筆者對國家治理的看法,請參見以下文章。

http://news.knowing.asia/news/970c3d5d-4834-4384-a2f8-df78ad5ea3c3 

本文將聚焦於「經濟發展為永續、永續發展靠經濟」,提出六個面向的思考:人力資本(Human Capital),教育 (Education),國際化(Internationalization),軟實力 (Soft-Power),KPI政策,公私夥伴(PPP)。

1. 人力資本 (Human Capital):

● 台灣少子化的趨勢在未來20年間,將嚴重影響社會正常運行,人口紅利的優勢不再,如何維持百工百業多元性的持續發展,是經濟發展的關鍵前題。

● 2025,台灣65歲以上人口將達20%,高齡社會結構所帶來銀髮族經濟將成為消費市場的新藍海;隨著平均壽命增加,善用退而不休的勞動力是可行的趨勢;青銀共享的社區發展模式與傳統的三/四代同堂可並行,藉以提高守望相助、社會共融、資源優化。

● 移民政策除了婚姻關係入藉外,也要評估包括長期來台工作的東南亞移工,讓在就業體系中表現好的外來夥伴融入台灣社會,有機會成為新台灣人的可能性。而對於來自全球的知識經濟工作者,不論是提供便利的長期居留權或更具誘因的公民權,也應該在未來幾年內重新檢視,來補足人力短缺與高度同質性的挑戰。

2. 教育 (Education):

● 幼兒教育的啟發可影響終身學習的習慣和態度,對於環境、人文、藝術、音樂、體育、衞生等領域的發展應該重於傳統學科能力的提升。

● 升學的衡量標準,在未來人工智慧與雲端服務的普及下,首重推理與邏輯思辯能力而非依賴大量重複記憶的考試分數。

● 大學不是義務教育範圍,提升產學接軌、建教合作、知行合一的教育學程才能做到人盡其才的目標。

● 科技應用是21世紀不可缺少的競爭利器;對於科技、數位、跨領域、人文藝術、生命科學、環境永續的均衡發展也是重中之重!

● 數位落差將帶來新的貧富差距、城鄉落差。如何弭平這個鴻溝,不僅可以幫助整體社會的經濟力,更能帶來具高度無形資產的社會和諧! 

3. 國際化 (Internationalization):

● 語言能力與文化交流是國際化的基礎,重新檢視雙語/多語教育的方式,聚焦以文化為主體意識的學習環境,讓真正國際化的經貿往來更多元寛廣。

● 國際組織(IPEF、FTA、CPTPP、APAC、ECFA、WTO⋯⋯)的參與應設立常任機構負責,跨部會溝通協調,爭取台灣最大利益,同時保障受影響的群體。 

● 支持企業各種商業模式,品牌、代工、及供應鏈韌性為核心競爭力,充分靈活運用。

● 地緣政治將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夾在美、中兩陣營如何選邊站,如何合縱連橫,需全面檢討,而其中關鍵的原則是永續發展。

4. 軟實力 (Soft-Power):

● 文創產業需結合藝術、美學、創意的商機,有故事性的感動,文化為底蘊的生活新經濟。

● 影音娛樂具文化傳播的話語權,不僅寓教於樂,也可重塑本土化、新住民、與族群融合的關係,對於音樂、美術、動畫、體育、美食、觀光都有長期的外溢效果。 

● 提供舒適便利無縫接軌的軟硬體基礎建設藉以展現開放貼心的台灣社會

● 多元包容、民主自由的環境,可將三創(創意、創新、創業)具體實踐於社會的每一個角落。 

● 友善好客、好山好水的自然生態和人文風情,對於觀光產業特別是深度遊旅客、移居新住民特別具吸引力,也能與永續環保的良善資源發揮綜效。

● 健保體系是台灣軟實力的最佳典範,追求好還要更好,也兼顧從業人員權益保障,讓制度更具持續性。而醫美與預防醫學的新局觀,也可彰顯個性化的價值。

5. KPI 政策:

● 永續發展是經濟發展的重中之重,短視近利,破壞環境的產業應盡速退場。能源組合的優化(含所有綠能科技的研發、小型模組化的核能技術(SMR)),積極推動2050碳中和/淨零、鼓勵環保再生循環相關的產業發展。 

● 內需產業的升級與商機。舉例:電動車不僅是下一個兆元產業,其中包括四個台灣已具國際領先或競爭力的產業結合;即CASE Connectivity(通訊互連)、Autonomous(自動駕駛)、Sharing(共享)、Electric(電動化、含雲端軟硬體充電系統與整體充電網的規劃與優化)。 

● 進出口與匯率關係密切,央行的貨幣政策需更加透明有效。台灣的外交與貿易的互補性,建議將外交部改為外交貿易部! 

● 兩岸關係是家人、親人、友人、或芳鄰而非敵人或惡鄰。語言文化歷史的緊密關係將使長期投資、ECFA等持續進行。台商應扮演核心橋樑,而非裡外不是人的尷尬角色。

● 國營事業的不可取代性和公益性需維持,但與民爭利的多角化經營,隨著領導階層的更換,常常無以為繼或改弦易轍,應調整或重組。

● 新創事業是年輕世代的最佳典範轉移的機會。鼓勵以FinTech, AI, 5G, Block-Chain, NFT, Web3, 等科技創新為主的新事業,以綠能環保、淨零碳排、碳捕捉、儲節能、氫能、下一代核能(SMR)為主的永續發展ESG事業,以文創、影視、觀光為主的人文美學生活事業,以及銀髮族、健康、長照的長春事業......

● 前瞻性高科技的持續發展包括半導體,工業4.0,精密機械,軟硬體整合,大數據應用,數位資安等。

● 新材料是工業之母,也是半導體、生醫、運動休閒、電動車、航太科技發展的基本功。 

● 21世紀是生命科學的時代,包括疫苗、基因體(Genomics)、基因療法(Gene Therapy)、癌症治療(Cancer treatment)、中樞神經如阿茲海默症(Alzheimer)等,都將重新定義生命價值和經濟發展與代價的關聯性。 

● 農漁牧是國家長期的戰略經濟支柱,未來將以綠色、戰略性、高附加價值、科技農業(Green, Strategic, High-Value Added, Technology Driven)為四大原則,鼓勵環保永續、健康安全、供應穩定的發展路線。 

6. 公私夥伴關係 (PPP): 

● 賦稅政策的重新設計,在特定領域如新能源,碳稅,新創,長照等,依優惠政策來引導鼓勵新產業。

● 資料共享創造新經濟,如政府大數據、醫療體系、公共交通的規劃、社區整合發展......

● 公私人才互動與交流(如簡任職務的訓練中需含3-6個月至民間單位服務經驗的考核),並特別重視農業及弱勢族群的關照和新科技的使用。

● 學以致用:公務體系的考試需具相關教育與職場的經驗。

● 服務導向的政府機關應該與非營利組織(NGO)合作,NGO能做的,政府單位不需出資成立財團法人或其他組織。

● 本身的效率改善,降低隱藏成本是政府公部門對於台灣經濟發展需努力的第一步!

「台灣永續」是經濟發展的前提也是目標,藉由六大面向的全方位思考,跨部會、跨領域的通力合作,擺脫意識形態,為了下一代,一起拼經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