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t AI & Blockchain》HKBA香港區塊鏈協會創辦人暨共同主席劉震:既有的STO監管制度是削足適履
陳慧玲
2019-12-20 14:54

「既有的STO監管制度是削足適履」HKBA香港區塊鏈協會創辦人暨共同主席劉震在第三屆《Hit AI & Blockchain》人工智慧暨區塊鏈產業高峰會中表示。

對於目前STO的監管制度引發許多爭議討論,劉震坦言,既有的STO監管制度只能用四個字來形容,就是「削足適履」!過去幾年數位貨幣的發展其實打破了許多傳統金融行業的壟斷地位,乙太坊(ETH)就是打破了證券的壟斷勢力,但傳統金融是以國家壟斷的勢力為基礎。

劉震認為,在目前這個階段,看到這些數位貨幣的創新機會,幾乎所有國家都希望能夠走到前面去,但遇上監管問題,或許就應該要回頭來思考這其中的取捨問題。投資行為的本質是為了獲利,可以看到的是,許多市場的投資人保護做得很好,但不見得就能吸引很多人去,因為投資的本質終究是要有利可圖,市場保護措施做得再好,但不賺錢也不會有人去投資。

看到台灣的主管機關正在努力,但有一個既有的問題在於,全球所有監管機構都是想把自由市場金融,放到原本傳統金融的框架裡面,許多人談監理沙盒的可能性,「在我看來,不進沙盒就不被主管機關所容,但如果進入監理沙盒卻可能是死路一條,因為自由金融與傳統金融在本質上就不相同。」

對於台灣目前推出STO專法與監管框架,是否能夠有效吸引境外投資人來台灣投資,劉震認為,管控太多會讓資本市場很難活躍,世界上最好的市場是最自由的地方,是管制相對較少的地方,對台灣而言,政府應該思考減少對經濟與金融的控制,保持公平公正的法律,香港就是這樣的作法。

劉震強調,現在的數字金融就是一個自由金融的世界,目前在世界上現存的金融法規都是在1930年代之後才出現的,而且是越來越嚴格,走向自由金融之路,看起來是與過去這麼多年的潮流背道而馳,我並不認為STO法令在未來兩年內會出現解決既有問題的狀況,所以,對於許多有意投入STO業者而言,必須要思考的是,選擇要回到傳統監管的路,還是要往創新自由金融的路上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