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幣之後的另一戰場?各家交易所紛紛展開佈局
PANews/張詠晴編譯
2019-03-21 16:44

 

  • 以拓展,深挖,優化自身業務為導向

 

無論是美國、歐洲還是亞太區域的證券交易所,都非常強調利用區塊鏈技術改造自己的業務。作為分散式帳本技術的區塊鏈,無論是在KYC、反洗錢、資訊披露等交易前環節,還是股票、證券、集合債券工具、衍生品的發行和轉讓的交易中環節,亦或是登記、存管、清算、交收、數據共享等交易後環節,可以發揮比較大的功用。

 

無論是那斯達克運用Linq區塊鏈進行股權清算,透過基於區塊鏈的財務框架來加速交易雙方的管理交貨、支付和結算交易;還是瑞士SIX交易所希冀透過基於區塊鏈的數位貨幣交易所,來加快交易後進程;以及澳交所(ASX)利用分散式帳本系統,替代現有的交易後結算系統CHESS。都是這個思路。

 

  • 縱橫捭闔,注重與加密世界「土著」的合作

 

正如前文所提及的,紐交所在2015年參與了Coinbase的C輪融資。那斯達克於2015年9月,領投了對區塊鏈技術服務商Chain.com一筆3000萬美元的融資,2018年7月收購了瑞典交易和實時清算技術提供商Cinnober,其加密託管服務和多重簽名的方案,有效解決了託管服務的信任問題,是這方面備受歡迎的解決方案之一。2019年1月則領投了區塊鏈新創公司Symbiont一筆2000萬美元的融資。

 

而無論是澳交所新的清算系統,還是瑞士SIX交易所通證化嘗試,背後的支持公司,都是區塊鏈領域的土著。

 

傳統證券交易所巨頭們尋求與加密世界土著公司的合作,一方面是後者對於區塊鏈技術的研究應用更熟悉深入,能夠更好地發揮區塊鏈技術的優勢;另一方面則是,傳統交易所巨頭看到了通證同股票/債券這類傳統企業融資工具的並立乃至替代關係,巨頭們需要盡快並購或者學習運用他山之石,鞏固自己的護城河甚至搶佔先機。

 

  • 高度注重合規性,強調維護與監管層的關係

 

那斯達克是一個非常典型的例子。星球日報撰文指出,2018年,那斯達克幾乎出席了所有關於區塊鏈監管的會議:8月19日,由美國共和黨國會議員Warren Davidson發起的ICO監督會議;9月13日的全球區塊鏈大會;9月25日「為加密貨幣確定立法」的圓桌會議;10月18日的國際期貨期權博覽會以及11月10那斯達克自己舉辦的加密峰會。其CEO也表示,「關注監管十分必要。」

 

此外,紐交所、倫交所和港交所,也對關於區塊鏈技術的應用,與監管部門進行了大量的溝通協商。

 

這一方面是出於交易所自身地位的特殊性,高度合規是地位使然的必然選擇;另一方面,透過與監管層的協商互動,能夠促成利於巨頭們業務發展的監管框架,推動它們在區塊鏈時代也能取勝。

 

傳統交易所巨頭紛紛進軍區塊鏈領域,一方面能夠優化其自身業務,正如中國《證券時報》所指出的,區塊鏈可以提高證券發行的效率、有效降低證券交易的結算成本、提高資產可信度並自覺進行信用維護。它還能夠增強政府的監管效率。

 

另一方面,隨著更多傳統交易所的入場,本土的加密貨幣交易所可能會被更多地收購和兼併,如果考慮到類似Bakkt這樣的平台會愈發多地出現,整個加密貨幣交易所的產業格局必然要經歷重新洗牌;同時,它們的進入,也會進一步推高產業的合規性與安全性標準,為區塊鏈與加密貨幣產業主流化、正規化添磚加瓦。

 

本文為巴比特資訊授權刊登,原文標題為「平台幣走紅的同時,傳統交易所也沒閒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