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個理由告訴你,茶比咖啡有趣多了!
余宗翰
2016-09-02 15:30

套用狄更斯的名言,這是最多元的時代,也是最單調的時代。台灣大喊開放、多元的時候,卻沒有固守,於是原本金針花、康乃馨雙花競艷的母親節如今人們只知道送康乃馨、無定則的結婚定情物變成鑽戒至上,讓其他數十種寶石黯然失色、原本的茶館文化變成咖啡廳林立,阻礙台灣優質茶葉培壯並向外推展的進程,又銀子外流。

 

不僅台灣,中日韓英等愛茶國家也正快速變心,如果茶葉市場持續流失,世界數一數二的台灣烏龍茶能發光發熱的舞台也會縮小。

 

 

茶文化是推展文創的利器

 

茶是很複雜的飲料,依製程就分成綠茶、紅茶、白茶、黃茶、黑茶、青茶(即烏龍茶)六大茶系以及中國失傳的點茶(日本抹茶的前身),而每種茶的泡法各有不同。講究的泡茶工序繁瑣,什麼水質、煮水多久、溫度多高、用什麼茶器泡、第一泡與第二/三/四泡都會造成茶味差異。藏茶也是學問,大部份的茶葉如果藏茶工夫做得好,味道、茶性都會轉變。

 

可以說一杯好茶在入口之前回溯至種茶的剎那各個環節都有門道,如此精細緻密的飲食工夫有太多地方可做為文創的著力點。不只是豐富的文化內涵,比起咖啡,泡茶也更加好玩有趣。

 

 

一、泡茶工序多

 

如果從玩家的角度來看,泡咖啡的工夫整體來講跟泡茶不相上下。但若從一般顧客角度來看,絕大部份的咖啡廳都是直接奉上泡好的咖啡。茶館則不同,很多都可以要求自己泡茶,講究一點的還會附爐座讓顧客自己燒水。前面說過,泡茶有很多講究,所以發揮空間很大。另外,很多喜歡泡茶的人會拿自己的茶具去茶館跟同好炫耀與交流,這是咖啡廳文化較少看到的。

 

 (龍井蝦仁)

二、茶可以做菜、混搭性強

 

咖啡苦澀,而茶可濃可淡、可苦可甘,所以搭配性比較強,也容易入菜,比如龍井蝦仁、茶葉蛋、普洱燉排骨。對比於濃厚的咖啡,綠茶、紅茶、烏龍茶等茶品可以混入花瓣帶入茶香,比如通常搭配茉莉花的香片茶,某些富有巧思的花茶還會將乾燥花苞放在茶湯中使之慢慢舒展開來,重現開花的過程。



三、泡茶器具豐富

 

一般會喝咖啡的人大概就只會收藏馬克杯、杯墊,頂多再收集注水壺;若是玩家可能還會再收集各式泡咖啡器具,如塞風壺、摩卡壺、虹吸壺。

 

喝茶的人可以收的茶具可多了,茶杯、茶壺、茶海、茶盤、茶則、茶托、各式夾取用具、藏茶罐,內容繁多。而且因為茶具好不好會影響茶的表現,所以茶具喜歡泡茶的人往往都會鑒常茶具,成為茶具工藝發展的驅動力。另一方面,愛泡茶的人通常都會養茶具,用某個杯子與茶壺專泡某一種茶,讓味道吃進去,久而久之用那特定的茶杯壺泡的茶風味會更好,且茶色也會滲入茶具裡,產生獨特的色澤。

 

總而言之,茶具與茶文化幾乎是一體的,比之咖啡的世界更加豐富。

 

(韓國茶道 圖片取自維基百科)

 

四、文史內涵精深

 

咖啡文化當然也有它的內涵,但還沒有到中日韓的茶道如此地結合身心,變成陶冶身心的學問,日本「詫寂風」的陶杯,以及由此衍生的美學意識與哲學,其源頭就是來自茶室飲宴。而走出端莊肅穆的茶道教室,泡茶也能是順隨市井的生活茶,或成為遊戲,如鬥茶。

 

 

五、在地連結度高

 

台灣是烏龍茶的重鎮,與大陸的綠茶、普洱茶、紅茶分庭抗禮。也就是說,如果學茶台灣各地的茶圃就是探源、深究茶的好所在。若要到大陸體驗茶文化也很方便,大家基本上都能溝通交流,這是台灣人學茶的優勢。若是學咖啡,要直攻優良咖啡農園就困難許多,還要克服語言的隔閡。

 

延伸閱讀:法藍瓷榮耀15年,綻放璀璨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