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銀標售400億美元的安謀控股!孫正義如何在政治正確與賣價中做抉擇?
專欄作家 林宏文
2020-07-28 19:00

近來全球半導體業重磅消息不斷,除了台積電連續大漲成為全球半導體產業領頭羊,軟銀預計出售安謀控股(ARM Holding)的新聞也熱鬧了幾天,被點名的企業從蘋果、輝達到三星都有。由於安謀也是半導體業舉足輕重的公司,未來花落誰家,將是影響產業走向很關鍵的一個變數。 

ARM的總部位於英國劍橋,從事低功耗、高效能的微處理器晶片設計,並將這個處理器架構授權給全世界智慧手機晶片業者,例如蘋果的A 系列處理器、三星的 Exynos 處理器、高通的驍龍、聯發科的天磯及華為海思的麒麟處理器等,幾乎遍及全球所有手機晶片,這些使用 ARM 架構的客戶,都要須支付ARM一定的授權費和權利金。

(取自ARM臉書粉專)

2016年,軟銀以320億美元收購ARM,但分別持有ARM 75%及25%股權的軟銀及願景基金,由於近兩年出現鉅額投資虧損,因此才會傳出讓尋求有意收購的企業,並開出收購價400億美元的天價,以減緩本身的財務壓力。

不過,決定收購的因素很多,ARM掌控了全球智慧手機的核心設計,在美中科技戰仍如火如茶之際,半導體正是這場世界大戰的核心戰場,顯然ARM的收購案將成為一個超級敏感的話題。

如果要列出幾個決定併購能否成功的要素,收購方除了市值要夠大,商業模式及合併綜效都是重要考量。此外,美中兩大國的較勁,以及延伸到半導體強權如日本、英國、韓國等,未來這些政治因素及重要市場的監管,也都是左右這個出售案的關鍵因素。

(取自SoftBank twitter)

從金額來看,軟銀開出400億美元的收購金額,若能成功賣掉,將創半導體併購史上的記錄,先前金額更大的案子,就是博通計畫以超過千億美元收購高通,但最後雙通的合併案並未完成。因此,此次被傳出有意併購ARM的入圍者都非小公司,包括被點名的蘋果、三星、輝達市值都至少在二千餘億美元。

不過,若從商業模式及合併綜效來考量,蘋果、三星的機會看起來並不大,由於ARM是靠授權業務獲利,但是三星和蘋果布局智慧財產權(IP)的用意,通常都是用來減輕風險或降低成本,對 IP 授權生意的興趣不大。

例如,蘋果一直就以專注打造自有品牌為目標,打造出與競爭對手完全區隔的高附加價值,但ARM的生意模式是授權給各家廠商,以助人興業創業為本,與蘋果的生意模式完全不同。即使蘋果併入ARM另外成立一個部門,但因為自己也用ARM,還要授權給別人,也需要面對各國極為嚴格的監管。

同樣擁有品牌的三星,過去都是自己研發技術與發展IP,雖然也會併購小型企業,但不太會花大錢買公司。另外,雖然三星也經營記憶體及電信基地台等關鍵零組件與設備,並且賣給外部許多公司,但是軟體授權業務目前佔比很少,收購ARM之後也會面對和蘋果類似的監管問題。

蘋果、三星的機會不大,但輝達的可能性就高很多。由於輝達近來市值已超越英特爾,經濟規模沒有大問題,此外輝達的強項在伺服器端,與ARM的重心在手機端正好有區隔,雖然ARM授權的客戶也或幾乎都是輝達潛在的競爭對手,但輝達的繪圖晶片(GPU)與ARM的CPU還是有差異,合併綜效看起來最佳。

不過,就算輝達市值、合併綜效等條件都沒問題,但是就商業模式來看,卻遠不如另一組較少被提及的候選公司新思(Synopsys)、益華(Cadence)甚至Rambus等公司。

新思及益華都是供應半導體設計工具的軟體公司,算是軍火供應商,在商業模式上與ARM最接近,而且,新思已擁有成長中的IP授權部門,合併ARM的業務可以更加無縫銜接。 

從市值角度來看,新思和Cadence市值目前分別是296億美元及292億美元,都還不及300億美元,要收購一個市值比自己大的ARM,會是一個相當吃力的任務。

(取自台積電官網)

此外,在被點名的公司中,幾乎沒有人提及台積電,但若以商業模式及市值等條件來看,如今已是全球半導體龍頭的台積電,也可能是併購ARM的好歸宿。

由於台積電的商業模式正是助人興業創業,大部分ARM的客戶也都是台積電客戶,商業模式沒有太大衝突,此外從市值來看,台積電市值超過3800億美元,要併入400億美元的ARM也將是輕而易舉。

此外,台積電也投資經營智財元件(IP)的創意電子,與ARM的模式類似。只是,台積電雖然各項條件都很適合,但如今已高居產業龍頭地位,更是美中等強權會關注及施加作用力的關鍵企業,台積電併購外部企業的動作恐怕會更加謹慎才是。

不過,就算市值、商業模式及合併綜效等因素都符合,在美中衝突愈來愈激烈下,ARM最後會賣給誰,恐怕都將引來政治勢力介入,ARM的併購也會是高度敏感的政治議題。六月間,ARM中國分公司才因為中方及母公司股東意見及利益不同,經營團隊就做了大幅改組。

因此,軟銀孫正義未來要出手前,勢必要先徵詢相關大國如美、英、中、日、韓等半導體大國,把政治正確拿捏清楚,其中美國及中國兩大國的意見,更是要參考再三。

其實,如果軟銀出售 ARM不太順利的話,或許讓 ARM 進行 IPO(股票首次公開發行)可能也是不錯的選擇。只是,若軟銀及願景基金的財務狀況持續惡化,股票上市之路又曠日費時,無法迅速及一次性收回大筆現金,恐怕也很難解救軟銀的燃眉之急,屆時孫正義若要再尋找另一個私募基金吃下軟銀持股,應該也不無可能,只是若要走到這個最後不得已的選項時,孫正義恐怕也很難再堅持賣價了。

本文作者林宏文,主跑科技、生技產業多年,目前為財經專欄作家、財經節目與論壇主持人,長期關注產業發展、投資趨勢、公司治理以及國家競爭力等議題。專欄文章僅代表作者本人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