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t FinTech》前立法委員許毓仁:政府機關不應該再用傳統思維及方法管理FinTech發展
ernest
2020-04-28 14:35

2020年可以說是線上虛擬經濟的新常態,甚至是FinTech重要轉捩的時機。疫情之後,實體跟虛擬的分水嶺,兩者業務會落差越來越大!」前立法委員台灣玉山科技協會秘書長許毓仁在第四屆《Hit FinTech》金融科技產業高峰會中表示。

潮水退產業面臨大洗牌,台灣政府急需擬定數位轉型策略

過去四周,美國線上支付系統成長平均200~250%,全世界所有FinTech的 APP業務量也在高速成長。而台灣的電商、數位業績更是一枝獨秀的表現,如果產業沒有數位轉型、數位優先策略,終將被這波疫情給淘汰。

許毓仁首先點出,沒有人能預知生活何時回到過去狀態,目前台灣大型企業的現金水位還能支撐半年到一年,最大衝擊是對中小企業,當他們失去營業額又找不到轉型模式,該如何是好?傳統銀行業者也是該憂心的業者,現在民眾存錢不再需去銀行臨櫃,若沒有數位化服務,勢必跟不上潮流。

「非接觸式的經濟成為新常態,所有產業是否有一套數位轉型策略,政府協助中小企業進行數位轉型,這是最需要思考的課題。」許毓仁表示,如果台灣藉此機會,發展出一套FinTech解決方案及商業模式,足以提供給各個國家做為新經濟創新的典範。

但問題是,台灣是否看到這個機會?大家說疫情是轉骨的好時機,台灣在防疫方面超前部署,但在經濟轉型,能否藉由這次疫情,做到產業跳躍式的進步?換言之,許毓仁認為台灣面臨的下一道屏障,我們如何透過數位轉型,在數位產業競爭力超越其他鄰近國家,此刻是重要變革的時機。

台灣FinTech監管本末倒置,建議鼓勵取代限制,才能長出新創巨獸

台灣發展FinTech產業現況,首先,許毓仁點出目前弔詭情況。他指出,目前推動FinTech的主管機關是「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從字義上就知道,台灣是用金融業的規格方式在進行監督管理。

然而,全世界其他國家在推動FinTech的脈絡,皆是設立「金融科技發展委會」。一邊是發展,我們是監督管理,等於用傳統思維及方法管理FinTech,也就是說,FinTech在台灣被視為金融產業的附屬品。

接著許毓仁點出台灣FinTech的第二個問題。台灣這幾年通過監理沙盒法案,有三年試驗期,觀察全球推動監理沙盒目的,是讓新創不要進入沙盒,例如新加坡相關當局就表示,盡可能降低新創企業進入沙盒機會,才能讓金融創新大膽生長,先有商業模式創造出來,再進行監管。

然而,台灣卻是本末倒置倒的管理模式,讓新創企業進入沙盒受到監管,導致新創發展綁手綁腳。

至於其他趨勢發展觀察,許毓仁接續點出中央銀行,必須關注更多國際動態。例如臉書推出Libra 2.0後,各國政府紛紛積極表態,針對CBDC(中央銀行數位貨幣,Central Bank Digital Currency)積極投入,但台灣政府與中央銀行,這兩年來面對此一重大創新作為的態度,卻顯得相當保守。

以新加坡為例,新加坡金管局目前嘗試推動CBDC,可看出他們政府單位帶頭創新。許毓仁認為,台灣過去沒有鼓勵銀行支持FinTech新創,大型銀行各自埋頭研發FinTech技術,FinTech新創幾乎生存不下去。他建議,政府應鼓勵銀行收購或投資FinTech新創,台灣的FinTech才有機會。

台灣的數位經濟也該超前部署,參與遊戲規則掌握話語權

至於區塊鏈部分,許毓仁接著問,台灣以出口外貿為導向,為何不發展供應鏈金融區塊鏈?應該將台灣設定為「世界數位金融結算中心」,才是台灣的願景,讓台灣成為數位資產結算中心,才有機會跳脫地緣政治的限制。

觀察目前國家戰略格局,我們若無法成為數位金融國家,未來成長也相對有限,因為在封閉市場內競爭,業者能分的就餅越小。許毓仁肯定說,台灣有優秀科技人才跟產業,啟動數位資產的經濟轉型,這是我們勢必要面對跟處理的議題,「台灣在數位金融、數位經濟也做到超前部署。」

最後,許毓仁期望政府與世界接軌,此刻,我們若不能參與金融新經濟的遊戲規則制定,一旦錯失機會,國家的經濟體質是沒辦法改變,四年後仍然在探討同樣的議題,他表示:「期望FinTech幫台灣轉骨,讓台灣數位新經濟真正起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