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發展金融科技的腳步仍然慢了一點。」金管會金融科技發展與創新中心副執行秘書胡則華在第三屆《WHATs NEXT!5G到未來》數位行動產業高峰會中分享。
以監理沙盒制度為例,在台灣採行之前已有14個國家有監理沙盒;而全球100大金融科技公司中,美國佔了19家、中國有9家,而台灣只有1家。以金融科技的投資金額來看,全球共有579億美金投資在金融科技公司,美國佔了142億、歐洲有260億、亞洲有168億,其中中國的「螞蟻金服」就佔了140億,而台灣今年投資在金融科技公司的總金額只有4.7億。
「台灣有很好的金融科技環境。」胡則華指出,因為5G的高速,未來進行跨境匯款、行動支付速度會提升,而在保險業的應用上,因為人手一機,未來大家可以很快地計算保費;跨領域、市場的金融商品也會被開發出來,比如未來開車時,可能車子一啟動就會開始計算保費;購物時,商家未來或許能用車牌進行感應,直接扣款;等紅燈時,大家或許能在車上透過語音辨識,直接下單投資。
最後胡則華提到,「台灣的法規比較嚴謹,而且是大陸法系,不如英國等海洋法系的國家有彈性,但台灣現在有監理沙盒,如果沒有營業執照可以去沙盒進行實驗,在一定規模與時間內不會有法規上的拘束。」胡則華發現,金融機構採用金融科技的動力比較不足,她呼籲金融機構應盡量站在客戶的角度去解決客戶的問題。
金融科技(FinTech)正在改變金融產業的生態,台灣為了趕上趨勢,引進了可讓新創業者實驗金融商品的監理沙盒,也成立了「金融科技發展與創新中心」,關注並輔導金融科技的發展,以急起直追。
金融科技發展與創新中心副執行秘書胡則華認為,台灣在金融科技領域中與中、韓、印度等國都已落後許多,但也代表著台灣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根據《中時電子報》,在上個月6日舉辦的「金融科技創新論壇」上胡則華舉例,中國的電子支付比例佔了77%、印度約76%、韓國約64%,而台灣到去年底才佔33%,未來還有很大的進展空間。雖然起步較晚,但未必沒有機會。資本市場發展晚台灣28年的波蘭,近年來在金融科技領域有跳躍式進展,反而超前台灣,值得借鏡。
台灣仍有潛力,比如充足的金融科技人才、半導體等科技的豐碩遺產等等,若能好好利用,或許能像中國、波蘭等國一樣進行彎道超車,追上甚至超前金融科技的先進國家。
胡則華在「金融科技創新論壇」上強調,台灣要在其他國家既有的基礎上學習波蘭的跳躍式成長,呼籲國人要有急迫感,並有策略地推動計畫,把眼光放遠到10年、20年之後。